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栏目 - 教学资源 - 教学经验 - 正文

张金锁教授:如何协调好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摘要)

2013-06-13

一、关于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三个观点

观点一:教学与科研究之间呈现正相关系

观点二:教学与科研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观点三:教学与科研之间呈现零相关系

我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应该综合分析两者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五五才算协调。

二、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之现状

(一)大学分类

研究型大学:重视科研,轻视教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Ⅰ:教学与科研并重

教学研究型大学Ⅱ:教学地位高于科研地位,但采取措施在提高

教学型大学Ⅰ:教学第一,科研第二,采取重要措施在提高

教学型大学Ⅱ:重视教学,轻视科研

(二)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

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

(三)大学职能的演变

1.最初的大学职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学

近代意义的大学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巴黎大学以培养教士而闻名,萨莱诺大学以培养医生而见长,博洛尼亚大学以培养律师而闻名。

中世纪大学仅仅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大学不承担科研创新的任务。

纽曼《大学理念》开篇所论述,大学“是教授全面知识的地方。这说明了它的宗旨,一方面,是心智性的,而非精神性的;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的普及和扩展, 而非提高”

2. 19世纪初洪堡大学提出了大学的第二职能:科学研究

1810年,普鲁士王国内政部文化及教育司司长威廉·冯·洪堡创办柏林洪堡大学,开现代大学之先河。之所以称之为现代大学,主要是因为柏林大学在中世纪大学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引进了科研活动。大学不仅传承知识,还要扩展知识;不仅传递真理,还要发现真理。

德国大学改革逐渐波及其它欧洲国家, 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引起较大反响, 成为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3.威斯康星提出了大学的第三职能:社区(会)服务

德国大学改革影响了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气氛,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的《莫里尔法案》则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了大学的办学理想与实践之中, 形成了美国大学的独特风格, 并引起了大学第三职能的发端。随后康乃尔大学创始人设定的办学理念就是, 创办一所任何人在任何学习中都能得到教育的学校。威斯康星大学以其“威斯康星思想”而明确表达了把服务社会作为基本职能的办学理念。威斯康星大学最早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新功能,把判断教授的标准与其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起来,使大学从社会边缘进入到了社会中心。

4.大学的第四职能:文化传承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大学的四大职能之一提出来,这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丰富和新发展。大学第四功能的拓展,为高等教育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所大学不仅要具有与原职能相适应的创新的能力,更要有与新职能相适应的“守成能力”。因为文化的传承需要忠诚式的坚守,尤其是要守护住大学的精神,守护住大学作为道德共同体、学术共同体、知识共同体、价值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的地位与尊严。守成有时候比创新更艰难。大学既要向前看,也要回头看,其看的方法必定不同于世俗。大学需要对历史的永恒作出选择与承诺。

三、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基本职能

其实,大学的第三、四功能都是在教学与科研这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大学拿什么去服务?它或提供科学技术,或提供人才(培养或培训),然而,人才是通过教学来培养或培训的,科学技术成果是靠科研来提供的。所以,社会服务的职能是由基本职能衍生出来的。还有文化传承的职能,大学靠什么去传承文化?不也是靠教学、靠科研、考人才培养吗?

四、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一)教学与科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与提高。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二者结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最佳途径。

教学与科研是手段,培养人才和创新知识是目的,人才能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科学研究同时推动人才的培养,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良心循环。

(二)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一是教学活动过程本身包含有研究的因素;二是教学反思促进研究。

教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一方面充实和优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是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延续和再生,充分发挥科研的价值。

(三)科研对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研,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和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讲课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科研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科研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科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建设的根本与核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是对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有力支撑。

五、协调好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途径

(一)充分认识搞好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前提下,不断加强科学研究。

提高科研水平可以有效支撑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的实现。

(二)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教师正确的事业观念,端正的态度与积极的工作热情是教学与科研关系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

教师的工作虽然平淡,但却受人尊敬,但与工商业界相比,也是比较清贫的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青年教师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应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去。

(三)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分配,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发展自己的教学与科研事业。

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定自己的教学专业和科研方向。

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精力投入,必要时要牺牲休闲时间。

要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充分激发自己的教学和科研的潜能。

(四)学校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分类指导机制

激励与约束机制

投入机制

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