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栏目 - 教学资源 - 教学经验 - 正文

刘向荣教授: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体会(摘要)

2014-04-20

一、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

创新:[动]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名]指创造性;新意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

innovation:a.the introduction of something new;

            b.a new idea, method, or invention

——《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第一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江泽民(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胡锦涛(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

意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拥有创新能力将直接关系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

责任: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二、“学生创新团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主体”

1.学生创新团队的建立

①学生自主建立——任劳任怨;②教师引导建立——精兵强将;③规模:3-5人。

2.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的确立

①学生自主推荐;②指导教师确定;③明确负责人的职责。

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特质:兴趣+激情+负责

3.创新实践活动的内容

①学生自主选择;②指导教师确定(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最佳);③学生和教师达到统一。

4.创新实践活动的分工

①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分配;②指导教师微调;③学生和教师意见达到统一。

5.学生创新团队的纪律

①学生创新团队负责人制定;②学生创新团队成员全部同意;③指导教师辅助完善。

三、“教师指导团队”是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

1.教师指导团队的建立

①与学生创新团队专业相近的教师组成;②与学生创新团队研究项目相关的教师组成;③自觉、自愿、不求回报的教师团队。

2.教师指导团队的责任

①为学生创新团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全程技术咨询和支持;②负责学生创新团队创新实践活动场所的协调和使用;③为学生创新团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四、“持续稳定”是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

1.要创立有延续性的学生创新团队

①学生课外时间短,要接力才出成果;②一级带一级,易进入状态。

2.要创立稳定的教师指导团队

①长期在教学和科研上合作的教师团队;②有稳定的研究方向;③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④对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有持续热情和耐心。

3.要建立稳定的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

①延续性的实践活动需要稳定的场地;②相对固定的场所可配备齐所需仪器设备;③便于管理。

五、“各方支持”是创新实践活动的“保障”

1.学院领导、辅导员、实验室老师的支持;2.团委的支持;3.教务处的支持。

六、“创新实践活动”对“教与学”的帮助

1.教师与学生的近距离交流:学生在进步!2.学生与教师的亲近:教师在进步!3.相互关心,共同感受温暖,共同享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