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职业规划
1.既然我们做了教师,有什么规划?(梦,希望)
2.个人现状分析
教学技能与适应情况,学历情况,身体家庭情况,参与开展科研情况,
3.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实现角色融合
具体点讲:做一个称职的教师(考核与自我内省)
做一个进取的研究者(学历提升与科研活动)
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妻子)与父亲(母亲)
做一个积极表率的社会活动参与者
4.教学相长,教研并进,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教学研的关系?教是任务,是工作;学是基础,是准备;研是展示,是成果(总结、能力);三者互为促进,互为驱动。
二、新时代的教师与学生关系
1.与传统意义上传授和学习的比较
方式(多媒体)、距离(网络信息传播)、文化背景(代沟)、就业环境(竞争压力)、线上(公开课)线下(一对一)、翻转课堂。
2.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情感
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应该高于世间任何一种情感,这是一种无私的奉献,他们不是基于血缘上,而是略带一种职业责任感的情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希望学生更出色、更优秀。
3.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师道”与“尊严”
更多的是“师道”,要求老师为人师表、淡化了“尊严”。
4.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三、自我管理与平衡
1.情绪社会化问题
面对各种问题(职称、考评、家庭、孩子、经济、住房、及社会诸多腐败、素质、公平等等),都会感到愤慨、失望,易出现焦虑的状态(泛化)。
2.责任目标同一化
学校给我们的(或家人要求我们的)“>”我们自己可接受的“>”我们自己能做到的,你不觉得这样是合理的吗?(目标的同一化)
“教师/领导”==“丈夫/妻子”==“父亲/母亲 ”==“儿子/女儿”==“朋友/同事”……,你能做到不同角色的转化,同一于自我吗?
3.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与平衡(执行力)
是教师从自身出发的内在积极调节是实现职业规划的保障。
(1)目的:使得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减少职业压力,在学习中提升自我素质,在生活中愉悦自己的身心。
(2)管理什么?
情绪: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爱与归属)、尊重与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现在生理、安全、爱与归属的满足都有保障,压力主要来自精神层面的尊重与自我实现,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安全、亲情、归属感等的形成与建立是与其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的,影响着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自我“情绪”,加强自身修养。
规律生活:落实(执行力),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
(3)关于平衡
工作与学习,事业与家庭,物质与精神,…….
人一生会有许多角色,每个角色都必然会扮演,而每个角色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也就需要不同的技巧、方法与知识。
四、做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师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
(1)由于职业性质,教师在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缺乏交往意识和欲望,很少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自认为在交往方面缺少必要交换条件);
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交往易受挫;
不良的人格和个性特征,如自闭、自卑、自负、偏执、强迫、固执、狭隘等 影响正常交往;
较低的社会认同度(待遇、办事能力、)形成一种固步自封、自恃清高的处世态度,换句话就是一种心理压力。
(2)以积极健康的角度认同教师角色
自我接纳——对自我有积极的态度,接纳自我的各个方面,并对过去的生活感受积极:
如“我感受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每当我回顾自己的过去时,我对那些经历和结果都感到满意”。
情绪稳定——能协调与控制情绪:
如“我很少因小事而发脾气”、“我容易被他人激怒”。
人际良好——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关心、理解、信任他人:
如“我与别人有彼此关怀、相互信任的关系”、“我可以敞开心扉跟别人沟通”。
掌控环境——能有效地处理个人生活问题,有应对环境的掌控感:
如“总的来说,我认为我能够把握自己的生活”、“有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办法”。
职业认同——认同教师角色,热爱教师工作,能在工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成就感:
如“从事教师职业我感到很自豪”、“我的工作让我有发挥才能的机会”。
2.多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
(1)丢弃不合理的比较方式
苦恼之源来自于不合理的比较方式:报酬总爱与比自己多的人比,地位总爱与比自己高得人比,生活水平总爱横向比不爱纵向比,比上不足则越比越不足,越比越憋气,越比越不平,越比越悲观,越比越失望。
当这一切都不如人家的时候,你还可以这样比:我的妻子(丈夫)比别人的贤惠(体贴),我的孩子比他们的有出息,我的身体比他们的健康,我的家庭比他们的和睦,甚至我的父母将我降生在南方这鱼米之乡,比那些出生在风沙弥漫的、终年积雪的、滴水贵如油的、常发洪水的、常闹地震的地方的人们强一百倍、一万倍……
(2)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有阳光心态:平和、积极、乐观、感恩、知足……
要有流水心态: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水能随遇而安,水能以弱胜强,自己流动,并能推动他物流动,水亦有滋润万物之恩德。
要有松柏心态:松柏是坚韧不拔的代名词。他一年四季长青,不论风云雨雪,根紧固大地,从不失去向上的渴望,从不消退自己的色彩。
要有小草心态:小草是那么安贫乐道,他们不因自己的矮小而消逝在广袤的原野,他们不因无人歌唱而忘记带给大地绿意浓浓,教师要像小草那样,承认自己,悦纳自己,并带给他人人生的启迪和向上的动力。
要有大海心态:大海具有宽广博大、包容万物的胸怀,我们要像大海一样,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家人、同事和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换位,不要让自卑和焦虑伤害你自己,面对现实的不如意保持心灵的淡定。
(3)不要钻牛角尖
爱钻牛角尖的人思维是单向的、封闭的、形而上学的、经验型的、求同的、定势的。他们一年到头过的很累,不是跟别人较劲,就是跟自己较劲,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过得一点也不快乐。他们遇到的最大麻烦来自于人际关系。由于偏执、固执,容易出口伤人和沟通不畅,他们很难与人建立积极有效的人际环境,同时也会对这样的人敬而远之,领导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不敢委以重任,他们也许会因此失去很多机会。
(4)换个角度,去感受人生的快乐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是在享受啊!
一位年轻的画家的故事:一位年轻的画家,把一幅画挂在墙上,让人们找出其中的败笔。不长时间,每一个地方都让人找出了不足。回到家中,妻子见他非常沮丧,就劝他说:“你何不也让人找找画中的精彩之处?”第二天,画家又来到集市。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的地方表明了态度,结果几乎这幅画的每一个地方均被陈赞的神笔,折让画家高兴不已。
(5)少一点抱怨,多一些畅想
抱怨使人的负面情绪扩散,消极态度加剧;
爱抱怨的人一定不够积极阳光,不但惹人烦,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抱怨过去已发生的,于事无补。不如畅想我们美好的明天;
世上没有过不去的“事”,只有过不去的“心”;
人是应该有点“梦”的,梦是目标、梦是动力,梦是希望……
毕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
3.幸福是一种能力
(1)幸福的概念
大多数人认为,有钱有权就是幸福,??
一些人认为,幸福就是缺失的东西被满足
也有人认为,健康就是幸福。
健康不等于幸福。没有健康就难以幸福,而没有心理健康肯定不会幸福。
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修养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完全健康。
心理健康与否的区别,不在于是否面临挫失与消极情绪(人人都会有),而在于懊悔与消极情绪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在整个生活中所占的比重。
(2)幸福是一种能力
幸福力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软实力、意志力、挫折力、微笑力和德行力的综合体现。幸福,不仅是一种心理感觉,更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素养。
幸福力是可以学习的,具备幸福力的人,能获得长久和持续的幸福感。
——摘自王薇华《幸福力)》2010年
(3) 得与失归零(示意图)

对每一个人,一生中得到的与失去的总和都是恒定的,等于0;关于财富(物质与精神),每个人留下的都不一样,被后人享用。
(4)综合能力与欲望(示意图)

这两条曲线之间差距越小,快乐与幸福指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低。意思说:要么你提升能力,要么你降低欲望。平和就是幸福!
4.做一个携带“正能量”的教师
正能量的核心是“爱”。
犹太作家威塞尔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而我要说的是,冷漠的反面正是“爱”,爱心是担当,是奉献,也意味着收获。爱心照亮四周,同时也温暖自己,帮助别人也就是完美自己,升华自己,幸福自己。那是一种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给予、共同的追求。
教师的正能量也就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一个教师具备了一个什么样的素质,就会培养出同样素质的学生。如果教师是知识渊博,积极向上,善于思考的人,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同样的。
我们所教的学科在本校内,甚至在地区,在省,在国家能够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不完全是校领导、学科带头人的事,要依赖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齐心努力与奉献,不否认,现在体制下存在诸多腐败、不公、不合理的现象,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待遇、住房、孩子入托上学、职称考核、……),但我们要看到主流,要传播正能量。自己的专业水平究竟能够走到多远,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这就是需要自身的努力去提升,学校毕竟给了我们基本稳定与和谐的生活环境,学校也尽力给大家创造一个发展的平台(这是公平的),然而就看我们如何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