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从事教育的人确实不少,但为世人所称道的教育家则并不多,说明做一名好教师是很不容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大学教师,我个人认为就是要“过好一个关口、做到两方面具备、做好三项结合、处理好四对关系”。
一、过好一个关口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就要落实到行动上。当务之急就是要脚踏实地站稳讲台,过好教学第一关。站稳、站好讲台绝非是一句空话,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备课、讲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
(1)备课
现在备课都比较方便(网络),但如果简单的照搬或者将别人的稍加修改,就用在自己的教学上,一般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做法:①认真研读教材。要吃透教材的内容,明确课堂讲授的知识点;②广泛收集资料。要多方面查找相关参考资料(其他教材、手册、电子文献等);③做好消化吸收。对别人好的东西,必须消化、吸收,最后形成自己的讲稿。
(2)讲课
做法:①课前要准备充分,把握要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将备课的讲稿凝练成讲课提纲(上课可以看提纲,但不能看讲稿);②讲课要高度兴奋。教师上课无激情,学生越听越“冷静”;③讲课把握好节奏。一般内容正常语速,重点内容提示强调,难点内容适当“重复”;④课堂氛围要活跃。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师生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思考;⑤提倡学生记笔记。一是自己的讲述内容适合学生记笔记(避免照本宣科);二是给学生留出记笔记的时间(必要时讲课速度适当放慢);
(3)辅导答疑
通过辅导答疑了解学生对已讲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4)批改作业
一是批改要认真(错对准确);二是错误指正要明确(什么地方出错)。
二、做到两方面具备
(1)具备精博的知识
做好教师的工作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有责任,二是有本领。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这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很难让学生信服,也搞不好教学工作。
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要“精”——“知得深”,二要“博”——“知得广”。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讲:“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甚至要求教师的知识如同一条河,源源不断,清新鲜活。”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对现有知识的汲取和积累,另一方面要追踪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不断发现新知识,还要懂得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居高”才能“临下”,“深入”方可“浅出”,“厚积”乃会“薄发”。
做法:①要乐学好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是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良师益友。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②要学而无倦。无倦,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勤能补拙,这需要有执着的精神;③要勤奋敏思。就是要勤奋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目光敏锐地遵循和运用教学规律,审慎地思考、精细地辨析、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2)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需要讲究艺术性,否则,单一、枯燥的说教容易使学生昏昏欲睡,激发不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再好的内容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做法:①教学内容处理上,要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掌握、理解、了解);②讲授交融,成功的讲授能使学生热血沸腾,相反,没有激情的讲授是苍白无力的。讲课要有幽默感,课堂不单调,学生听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忍受;③使学生把自己当作知心朋友,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要用幽默的力量打动人,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人,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向师力,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功效;④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反思,克服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年轻教师要多听老教师的课,不断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三、做好三项结合
(1)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各有其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感,可以通过板书,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理解;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提供的信息量大,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许多与教学相关的周边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做法:①要确定上述两种方法在课程中的主次地位。有些课程适合用多媒体,有些不适用;有些课程要在多媒体教学中融入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课程需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部分使用多媒体;②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有所保留。只需把一些不便板书的内容作进去(如图表、动画、视频、声音等)。而对一些关键公式的推导、概念的解释、必要的例题等留给教师在课堂上以板书方式去讲解,去发挥;③一部好的多媒体课件,绝不是教材电子版的PPT,它可能有图片、动画、视频、声音等。
(2)教学与教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够教书育人,而且还应当是出色的研究者。在做好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搞好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
做法:①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在教学研究中,平时要注意收集资料、把教学中取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既有利于发表教改论文,又有利于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选题和申报。教学论文的产生是教学理念的流露,要多思考、多钻研、多讨论、多交流,就会产生火花、想法,近而撰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论文;②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对一个教师而言,教学和科研就是两只翅膀,像鸟一样,一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科学的发展水平也是相辅相成。优秀的大学教师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努力做到“以研究促教学,教研相长”。
(3)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
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②课外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③课外科技活动间接地督促学生积累知识、扩大知识面、接触学术的最新成果;④课外科技活动能够培养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⑤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⑥课外科技活动有利于培育健康的、积极进取的大学校园文化。
四、处理好“四对”关系
(1)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师因学生的存在而产生价值和意义,教师要热爱学生,倾情投入。对教育工作的情感投入和追求就是师德,核心是师爱。
现在的大学,多数是两地办学,除了上课,学生很少能接触老师,很难有机会与老师交流,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关爱学生,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理解学生的言行,热情对待学生,平等尊重学生。
(2)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在时间的占用上是有矛盾的,但对一个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致的。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本届学生,他还会渲染下一届乃至下下届。搞好科学研究,不仅是一个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3)处理好压力与动力的关系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但同时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学术科研处于起步阶段,业务积累还不够深厚,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学历提升、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以及年度或聘期考核及生活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
青年教师要学会把压力变为动力,处理好压力与动力的关系。既要放眼未来、怀揣梦想;又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日常工作松紧适度,既要讲究工作效率,又不能急功近利。
(4)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
学历不等于能力。不管是博士学历,还是硕士学历的教师,当你走向工作岗位时,应把重点用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上,百尺竿头,要更进一步。
在我们当中,有的人教学能力比较强,有的科研能力比较高,有的社交能力比较广,有的表达能力比较好,应该是各持所长、亦存不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准自己的不足,如何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总之,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干劲大。相信你们在不远的未来,都能过好教学关,具备精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好“三项结合”,处理好“四对关系”。在座的各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都将会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的骨干,挑起学校发展的“大梁”,完成历史赋予你们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