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栏目 - 教学资源 - 教学经验 - 正文

【名师心语】丁正生: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2015-05-06

应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之邀,结合自己高校从教近30年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努力做一名好老师。有的是自己所为,有的是自己所思所想,愿与各位老师共享共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不同时期,对好老师的具体标准有所不同,但核心一致。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并进一步提出了新时期好老师的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我们应认真践行,努力做一名好老师。

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

目前流行的大学四大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实际工作中,不同阶段不同大学对大学任务的认识也不完全一样。但我始终认为,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没有其他的社会部门来取代学校承担全面塑造人的任务,教师则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唯一专职人员。“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是为本国的发展、稳定、进步服务的,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政治立场,也是思想品质,更是职业道德。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用好课堂讲坛,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作为教师,应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课堂教学占四年时间的75%左右,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因而,老师如何实施好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为此,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教师履好职的重要基础。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增加知识储量;要加强科学研究,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学科前沿动态,便于在教学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起教学是自己的第一职责的观念,要与时俱进,要学习了解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建立自己的教学哲学,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具备专业的表达沟通技巧。一是要学习了解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理论,这包括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性和综合性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少而精原则;量力而行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二是要建立教师自己的教学哲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教师扮演什么角色?我认为教师是传授者、指导者、合作者。学生能从我的课程中学习什么?要学知识、学方法、提高能力。三是要具备专业的表达沟通技能。没有人是天生的讲演家。我认为,卓越的教师是后天造就的,好的学问不等于讲课好,好的讲稿不等于讲课好,漂亮的PPT也不等于讲课好。每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但是人的表达交流能力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总之,最好的教学是智慧的创造,也是一门集编、导、演于一体的艺术。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积累学识,增长才干。

三、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有专家指出,教学是人的认识过程,是人的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交往过程,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过程,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过程。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全人类最困难的一项研究课题,我们当教师,可以说是来到了人类最困难的工作领域,因为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自然科学研究是在物的领域里面的,因此,万万不可盲目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照搬到人类的教育教学活动领域。

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苏联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爱的教育”。从孔子的“仁爱”到墨子的“兼爱”,说明了爱的重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思想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情感付出。所以师爱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是润物无声的春雨,点滴渗透,沁人心脾。习近平同志指出,“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的爱,目的专一而形式多样,它渗透于教学工作每一个环节,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让我们共同勉励,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者简介】

丁正生,男,中共党员,1965年1月出生于山西万荣,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曾先后担任西安科技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基础部党总支书记、理学院党委书记、高新学院院长等职。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全国经济与管理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运筹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数学学会理事等。

丁正生教授1981年7月毕业于山西省康杰中学,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92年7月硕士毕业于南开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1985年7月至今在西安科技大学任教。

丁正生教授长期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先后主讲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工程数学、模糊数学、多元统计分析、泛函分析等多门课程。丁正生教授敬业爱岗,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坚持教书育人和教学改革,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所带领的概率统计教学团队2008年荣获校首届优秀教学团队、工科数学教学团队2013年荣获陕西省教学团队。

丁正生教授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科研项目5项、省级4项、校级6项,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1门、校级2门,主编教材2部、教辅教材1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的教改项目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校教学成果多项。获陕西高校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校总教练,在近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3队、二等奖5队,省一等奖22队、优秀组织奖5次等优异成绩。曾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突击手、陕西省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