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张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行动指南

2023-05-2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程中,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的最新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全局指导意义。

一、新时代教育改革继往开来,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增添强劲动力

教育改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序幕,历经34年全党全社会的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教育系统呈现蓬勃生机,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根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展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将其融入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对依法治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2015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对“十三五”期间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制度创新确定了重点。

2017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深化教育改革”予以重要定位,重点增强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2018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对教育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2019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2020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对“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建议时,重申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作出高度概括。

尤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将“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教育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强调这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

回顾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优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高度重视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创新育人模式,以促进公平为关键缩小教育差距,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相关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三是宏观决策层级上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委员会统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双一流”建设等事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文件,跨部门推进改革力度空前加大。四是紧扣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以管办评分离为重点,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推进教育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

总体上看,新时代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大激发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长期使命任务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二十大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体目标,进行新的战略谋划,提出新的战略部署,并对未来五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在这一宏观背景下确定好基本方位。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处于“深水区”,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着眼于‘教好’,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切实在素质教育上取得真正的突破。要着眼于‘学好’,围绕立德立志、增智健体、成才用才推进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水平,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要着眼于‘管好’,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完善办学制度,强化从严治校机制,不断健全教育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好”“学好”“管好”涉及教育教学制度、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多个方面,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所有环节。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才能将党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最新部署扎实贯彻到位。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在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方面迈开新步。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培养目标、途径、方式,其中教材建设和管理是培养人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教材建设。教材是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建设。教材建设要加强政治把关。政治上把握不对、不到位的教材,要一票否决。简单贴政治标签,不顾教材体系完整、逻辑完备,断章取义塞入政治内容,搞得不伦不类的教材,也要不得。”按照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目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指示,国家设置教材委员会,实施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和各学段相关管理办法,在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今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将坚定不移巩固学校主阵地,持续筑牢课程教材关键点,务求立德树人不断收到实效。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在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上下功夫。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教育管理体制,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加以配套。同时,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与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必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从教育评价体系上扭转不科学的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部等部门陆续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就重点内容、关键指标、考查要点提出细化操作方案。2022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依法压实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责任,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继续汇聚合力、多措并举,切实将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上开创新局。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推动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都需要全党全社会通力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要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总体要求。要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紧密结合,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使学校幼儿园、家庭家长、社会社区、职场机构、网络及媒体等相互协调,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凝聚高度共识、形成一致行动,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