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研究生集体贬值”的后果是什么

2005-12-14

日前,媒体报道北京大学副校长称该校研究生招生制度面临改革,将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雕细琢一批能够登上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此言一出,其骨子里的精英意识昭然若揭,虽然表述方法可以推敲,但他所指出的目前不少名校堕落成囤积研究生的场所这一点,我认为是值得 肯定的。

北大副校长称该校研究生招生制度面临改革

林建华表示,北大将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更加挑剔,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机。他说,未来北大研究生规模可能不像现在这样动辄万余人,将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雕细琢一批能够登上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名校的本科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总会发现自己身边突然会冒出很多师兄师姐来,来者不善,共同的专业往往使得他们要和自己竞争同一份工作。特别是在那些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已经向“研究型”转型的大学,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研究生集体贬值”的字眼已经被媒体用过很多次,那么这种贬值究竟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首先,研究生的异军突起将增大人才市场的饱和度,给本科生的就业造成现实的威胁。举个例子,由于国内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的扩招,国内大部分律师事务所已经不再招收法律专业本科生了,这些本科生大多从事了与法律毫不相干的职业,这种情况即便在北大这样的学校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就使得很多优秀的本科生丧失了通过工作完成自我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研究生“批量生产”质量滑坡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上,研究生“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质量滑坡,成为与会者讨论的热点……

接下来又会出现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本科生被迫去考研,去拿硕士和博士。第二种可能是,本科生觉得国内研究生不值得念,转而出国,这样面临一个人才流失的可能。第三种可能则是本科生被迫接受与自己期望值不符的工作,工作效率难以保证。

由于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不明确,用人机制的不完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这种就业上的冲突势必相当时间内都是存在的。可以想象,这三种可能的出现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都是非常可怕的,其最终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整个教育的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