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再认识

2014-09-19

在我国,板书教学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发起“看西方”的洋务运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由此,板书教学开始走进课堂。从此以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也不论物质条件如何变化,板书教学始终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电化教育手段逐渐应用于课堂教学。进入到90年代,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走进课堂,目前已经成为主流教学手段。传统的板书教学在课堂上几乎变成鲜例,少之又少。

那么,对有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板书教学与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如何评价呢?大力普及推广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是否应该对传统板书教学的地位、作用或不可替代性加以突出和强调呢?我们应该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从课程特点出发、从实际出发,对两种教学手段合理选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一、板书教学积累了课堂教学的宝贵经验

“板书是教师课前经过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的认真构思、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然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的教学要点和讲课提纲,是对教学内容所作的文图解释或解题示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随机问题进行针对讲解的途径,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功之一。”虽然这只是对板书教学所作的简短、精炼的描述,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

(一)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诸要素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这四者是一个相互关联、前后衔接的系统组成,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由此完成一个教学全过程。

学生是受教者,是求知者。他们既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他们抱着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好奇、思考、疑问,听教师传授知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进行,即把他们教好、教会,培养成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提炼总结出重点、难点、示范步骤,梳理出清晰的教学思路,同时辅以相关的讲解、问答,以完成教学活动。

而板书恰恰是连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桥梁,教师所准备的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通过板书呈现给学生。板书能够清晰地体现出教学意图,使所讲内容按顺序逐次展开、层次脉络一目了然、教学重点突出、直观性强,便于思考、巩固记忆,便于梳理。凡此种种,无不由板书呈现传递出来,足见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学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材内容的要点、难点、重点等依次逐步边讲解边书写下,或多写、多讲,或少写、少讲,或引导启发,或提问回答,或眼神交流。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实际包含了人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学特征。

首先,学生的思维是随着教师书写讲解而发生变化的。毫无疑问,这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养成和训练。思维过程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蕴含着诸多人们认识、了解、理解、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心理特征。只有经过思维,人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

其次,结构层次清晰、字迹工整、画图优美的板书,直观、停留时间长、整体性强,更有利于学生形象地记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始于感知,而感知的获得源于直观形象。形象的事物易于人们记忆,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学生凭借记忆,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离开了记忆,个体就什么也学不会了。

最后,直观形象的板书,映射的是教学内容的精华。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激活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兴趣属非智力范畴,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及其学习、工作、生活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对学习目标明确、积极主动,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才能对学习充满热情,不断探索、自觉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三)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的示范作用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传递着教学内容,更体现着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独特的教学风格以及人格魅力。结构层次清晰、字体整齐隽秀的板书,看上去就是一幅书法展示,表现出超凡的艺术性,让人看上去赏心悦目,对学生的书写、模仿也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教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表情、语言、字体、举手投足,无不给学生带来情感变化和熏陶,使学生养成严谨笃学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板书在教学活动中灵活多变

板书教学能更多地体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内容是教师边讲解边书写展开的,在讲解书写的过程中,教师随时与学生有着眼神或言语的交流,或对某个概念、题目多写或少写,或归纳学生的回答,或对难点、重点集中讲解,书写分析要领。可见,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随时掌控进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课堂变革

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系统按教学要求参与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手段。多媒体系统能够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并通过屏幕或音响设备将上述信息呈现出来,以完成教学活动。多媒体系统不仅集合了庞大的学习资源,而且具备智能化功能。将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什么影响,又会带来怎样的深刻变革呢?

(一)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图文声像并茂、动态性、交互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信息量大等众多独特功能。

第一,多媒体教学表现力丰富、灵活,使各学习元素之间有机融合,便于操作,能创设出一种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无疑增添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元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重点、难点,多媒体教学既可以用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明。多媒体教学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表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有助于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发展的同时,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是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独特功能。这种交互性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和有效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锻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种交互性充分体现和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符合现代教学观,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第三,多媒体教学具有可操控性、可重复性、信息量大的特点,对教与学有着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课堂书写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更多地与学生互动、讨论、问答或传授更多的知识,增加课堂容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专注于教师的讲解和内容展示,积极思考,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较短时期内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学手段,得益于两个主要方面。

1.从教育理念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要根据21世纪的人才规格来培养人,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把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是当代教育担负的重要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这根本有别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为实现现代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技术条件

现代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得有现代化的物质手段,现代化的物质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现代教学模式,否则二者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多媒体、互联网独有的技术特色成为现代教学赖以实施的有力保障。

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模式,这在实际操作中是可行的。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得到他们所要得到的学习资源,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师的引领、启发、指导下,师生之间相互讨论、探究。这种教学模式由于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反思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极大改变了教育教学结构,更符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启发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的现代教育教学观。它的大容量、直观、信息存储重现、人机交互等特点都远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历经百年而不衰,不但在过去,即便是在将来,仍然可以预见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有优点就存在缺点,有优势就存在不足。重要的是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美无缺,板书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

(一)要区分学习年龄、课程内容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系统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养成过程。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完成教学活动。也就是说,它是在教师的掌控下来完成的。当今,板书教学虽然被归为传统教学,但是它所传承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仍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完美的表现性,是实践现代教学的手段。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要注重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教师板书教学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眼神交流、言行举止、板书书写,无一不对学生起到一种很好的启蒙、示范、教育作用。这种教学模式必不可少,亦无可替代。当然,对数学、语文、英语课程的某些内容,辅以多媒体直观、生动的图片、动画、音响,更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去思考。

初中、高中的学生正是扩大知识面,建立知识体系,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勤学多闻,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阶段。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是培养学生的最好教学手段。板书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讲解和书写是逐次展开的,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记忆与掌握知识。教师对知识结构的梳理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还有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所教课程的程度,做到及时反馈,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进程的掌控,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理科教学中,只有结合板书教学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理科教学中一些公式、图形及其辅助线和例题的推导在黑板上一步一步的演示讲解,要比多媒体演示更形象、更直接、更生动、更有逻辑性、更利于思考。当然,对于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的一些现象、概念以及一些探究知识的学习,就要更多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两者结合,教学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大学阶段的学习,或许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适合。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独立探究学习的能力,需要掌握更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实践能力,以为适应社会做准备。教师的教学更多的是起到引领、指导作用,大学生应该是涉猎群书、相互交流、深入思考,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特有的知识容量大、选择性强、人机交互等优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具千秋,板书教学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多项调查和相关报道显示,人们对板书教学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教师的讲解和书写,言语、眼神、举手、投足、落笔,数学的画图、语文的字体,时时能够使他们回忆起来,魅力无穷,同时影响他们终身,使其受益匪浅。目前来看,在某些学校、某些学科,有一种理性的回归,甚至是热捧。

2013年6月7日,环球时报的一篇短文《板书教学:给思考多些咀嚼》引用了几位国外学者对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所作的针砭时弊的举例分析,值得我们参考。文中提到:“实际上当老师们抽出时间在黑板上写出板书时,也意味着他们给予了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认真记下笔记并在脑海中思考记忆的一个缓冲时间,这远比囫囵吞枣般地观看大屏幕上快速翻过的一页页PPT更有真实感和实际操作性”,“在一些数学成绩很重要的工程类专业使用PPT,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师在PPT上向学生们展示着人体力学的各种数据,它一页接着一页地快速翻动屏幕上的讲义,而台下的学生们根本无力记下这些讯息。我希望那些教授们拿起面前的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书写板书。”

多媒体教学更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方法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其先进的理念,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得人们给予它太多的赞美和期许。然而这应该是具有一定学习基础或较高年龄学习者所用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就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学校教育层面,要想把它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恐怕难以实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也未必完全接受。

究其原因,既有我国的国情、人才培养机制、用人选人机制等错综复杂的原因制约,又有在教学应用中凸显出来的种种弊端。例如,多媒体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过多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干扰因素较多,结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不住重点,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把整节课的所有内容都搬上屏幕,以计算机完全代替教师,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不能及时得到教学的信息反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课件在制作上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把所要讲述的知识点全都演示出来,给予学生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思维定势,会使其严重缺乏逻辑推理能力等。多媒体在教学中不恰当的使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如此才能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总之,现代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板书教学也有其无法取代的价值。在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时,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课程特点出发,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为根本,以服务于教与学为目的,合理选用教学手段,以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来源:2014年第02期《中国教育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