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栏目 - 教学资源 - 教学经验 - 正文

龚尚福教授:教育与教学艺术研讨(摘要)

2013-05-17

教学的理论、方法与目的

一、教学方法或模式的分类:

1.认知,情意,技能(教学类型):认知取向的教学法;情意取向的教学法;技能取向的教学法。

2.四大家族的分类(教学形态):社会家族(social family):充当社会成分——角色扮演,亦师亦生互动教导;信息处理家族(information processing family):协助记忆,间接学习;个体化家族(personal family):增进自我概念,发挥自我意识,主动学习;行为家族(behavioral systems family):能动展现,技能训练,自我训练。

3.直接教学与间接教学(教学方法):直接教学(direct):以教师为中心,传统的,旧式的,教导的,行为主义的;教师的角色:主宰者,指导者,控制者,治疗者,协助者,解放者。间接教学(indirect):以学生为中心,进步的,新颖的,人本的,学习的目标,学习的隐喻 ,获得,参与。

二、常用教学方法:

1.以教师为中心—启蒙、启发(过程式):直接,讲述,告知,指导,解释。

2.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成人学习的特征引导(目标式):间接,发现教学,合作学习,探究法,讨论法;目的在于丰富其经验,主动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被尊重的需求。

现代教学法归纳:发现法、解决课题法、自然法和自治教学法、问题讨论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潜科学教学法等等。

三、结论:

1.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一法为主,多法相助,因材施教,触类旁通。(实践出真知)

2.没有教学理论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是盲目的,肤浅的,终不能升华。(潜心教育理论研究)

3.教学过程如烹饪,火候到,滋味足 ,兴趣浓,效果好,达到色、香、味俱佳。(积累与挥发)

4.责任与良心。尽职责,凭良心,传道、授业、解惑。

四、教学的核心目的:

教——学之目的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 。”

获得教——学结果:

①使学生获得明确观念的教学手段。

②提出新的或不同材料的教学手段。

③告诉学生怎样做的教学手段。

④影响或改变态度、思想、鉴赏力的教学手段。

⑤使学生产生安定感的教学手段。

⑥激发动机的教学手段。

⑦评价或测定的教学手段。

⑧激起、引导或缓和感情的教学手段。

课程策划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工作内涵:

1.按照教学大纲选择合适教材和参考书;2.根据课时做好教学日历;3.策划好每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备课环节);4.合理适配相应的实验和布置习题;5.安排好适当的课堂讨论和习题指导课;6.考查与考试;7.及时登录成绩。

二、教学方法4要素:

1.教材内容处理方法(策划、布局、创作过程);

2.课堂表达方法(语言、肢体)

3.媒体利用方法(黑板、ppt、教具);

4.课堂组织管理方法(提问、解题、思考、讨论、互动)。

三、授课过程:

1.按时上下课,开始要问好,结束要再见(体现礼节)

2.采用不同方式点名,按名册,小测验,数人数(节省时间,活跃氛围)

3.理论讲授与实际演示相结合(虚实结合--调节课堂气氛)

4.形象比喻和模拟(启发理解--调节课堂气氛)

5.具体案例分析(指导应用)

6.引导举一反三(启发应用)

7.关于说课(课程导语,序言,高度提炼的综述式告知)

教学艺术与名师风范

教学艺术与效果:教师授课相当于艺术家表演,要达到-功底深厚,旁征博引,技艺纯熟,行为优雅,嗓音清亮,挥洒自如、诙谐幽默,引人入胜……

说课如数家珍瑰宝:就像一本书的绪论一样,说课要简洁突出地概要本讲主要要点、难点和辅助解决的方法与手段,给出清晰的任务与路线。

讲课如沐春风细雨:讲一堂课就像一个有趣的故事,要有清晰的任务流程,体现起、承、转、合、收;如一副清新亮丽的油画、如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要具备的素质:

1.文学家的文字语言使用能力;2.哲学家的逻辑推论与思辨能力;3.数学家的严谨与抽象思维能力;4.社会学家的观察与概括描述能力;5.艺术家的行为与表演能力;6.心理学家的脉理与疏导能力;7.杂学家的诙谐幽默能力;8.家长的耐心、包容和亲和力。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