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入校专任教师教学专项培训心得
志于教,致于教,方可教
2015年5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了一系列的“2014年新入校专任教师教学专项培训”活动,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提升教学能力。在活动期间,我参加了2次教学观摩,1次教学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以及一系列深入的思考,我对自己当前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明确了今后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途径。
在教学观摩环节,我主要听了两位老师的讲课,分别是刘向荣老师的《物理化学》和杨守国老师的《采矿概论》。
刘老师课堂气氛很好,课堂上没有学生睡觉、看手机,学生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刘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和学生间的问答,一步步将授课内容引向深入;其教学演示文稿采用动画逐次播放,吸引学生的思维与正在讲授的内容紧密相随。课后,刘老师在闲聊时跟我们说:学生们其实很好说话,你讲得好不好,他们都能接受,但久而久之,他们还是能形成你是否是好教师的客观判断。语句平平,但我想刘老师是在暗示我们,平庸的教师当起来其实容易,但要做一名好教师,关键是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听了刘老师的课,我最具体的感受有以下两点:①要讲好一堂课,教师必须对所讲授的内容非常熟悉,因此课前一定要花足量的时间备课,新教师更应这样;②教师必须想尽各种办法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这需要老师必须具有诚实、认真、严格和不拘一格的教学态度。
杨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较多地补充当前最新的内容,并举出煤矿现场实际应用例子,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听了杨老师的课,让我得出如下感受:①对于授课内容较多而课时较少的课程,一定不要照本宣科,而应该将这些内容进一步提炼,以学生能接受的量向他们讲述;②课堂教学时尽量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回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互评环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在活动当天上午,我正好参加了一个项目投标。在此之前,也因为此项目而没有很好地准备。当天下午,我匆匆忙忙地从校外回来参加讲课,也没有准备演示文稿。结果在讲课时,我有点条理不清,并且记不住自己要讲的东西。因此整个讲课过程中不太顺畅,也显得很紧张。我以前演讲的时候经常会紧张,本来以为经过多年的锻炼,自己已经不会在演讲时紧张,结果这次老毛病又犯了。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自己没有好好准备,因此会导致原来被自己掩饰的缺点又暴露出来了。因此,这次讲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讲课或演讲时,永远都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准备好了,都要重新仔仔细细地,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每个演讲的细节都要考虑清楚。
另外,在这次教学互评环节,其他老师的讲课能力也给我很大的启发,如有些老师的讲课风格非常老练,有些老师做的PPT又非常简洁美观。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伟博老师的讲课风格,有条不紊、娓娓道来。我想我应该也能做到这样,但以前却没有做到,最根本原因是我把教学对象搞错了。因为我时常会高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授课当成了学术演讲,致使讲课速度过快,忽略本应该向学生仔细解释的细节。
通过此次活动,我总结出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以下方法:
1.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科研,相对于科研,教学是更基本的工作,一个好的老师首先应具备好的教学能力。
2.要想搞好教学,必须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如在课前认真备课,认真做演示文稿,查阅足够的参考文献使自己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有全局的把握。
3.一定要防止所讲述的内容太过干巴巴,如不能照本宣科,在讲课时要尽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因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太过坚深而使学生无法理解,也不能因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太过浅显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风格。
5.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这次的专项培训就是一次很好的发现问题的实践活动,另外也可以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来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要有针对性地找出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
6.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尽量能和学生多交流,没有交流的课堂教学是最不可接受的。因此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可以通过提问、聊天等手段,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的反馈。
7.要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能使自己凌驾于他们之上;但这种关系也有一个前提,就是各自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
8.我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主观能动性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更加主动地学习。
总之,这次专项培训活动使我认识到,只有立志要搞好教育工作,并真正地致力于自己教学素养提升的人,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在今后的时间里,我需要更加注重自己教学能力的锻炼,学会将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们,缩小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走进一片属于自己的精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