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旧站栏目 - 教学资源 - 教学经验 - 正文

人外学院魏羽、张燕清:我校英语专业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模式的探索

2017-08-31

   长期以来,中外翻译界的研究重心一直都比较偏重于文学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我国,科技英语翻译教学零散始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小部分高校,它研究的是中国学生如何更好地把英语应用到科技领域。当时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师资、缺乏合适的教材、缺乏大量的英文原版科技资料,其重要性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理工科院校仅有少部分学校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科技英语翻译系列选修课程。科技英语翻译理论匮乏、无系统性,教材为数不多。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专业人才多层次的需求,以及对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懂翻译的人不懂专业,而懂专业的人又不懂科技翻译。这些问题在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尤其令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烦恼。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是从事翻译、教学、外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要。

在国内高校,传统的英语专业缺乏系统的科技英语翻译培训,这与现代企业、公司对于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相脱节。

针对社会对科技英语翻译人才这一需求,我院有计划地鼓励教师报考西电(较早培养科技英语翻译人才的硕士点)研究生,并且有计划地招聘接受过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系统培养的硕士任教,形成了稳定的科技英语翻译教学队伍,职称从教授到讲师均匀分布,学历均为硕士。学院对英语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三年级开设了科技英语翻译方向的课程:科技英语语法、科技英语翻译、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齐头并进,拓展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学梯队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论文《多媒体教学:技术视角下的问题对策探讨》研究表明,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化应用,来自一线教师所反映的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但这些问题大都与多媒体技术在与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人对技术掌握程度以及技术异化、教师异化有关。加强教师多媒体应用技能培训,教学中突出技术主体即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以及进一步促进技术的教育化发展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论文《谈科技英语汉译过程中的增词技巧》从科技英语句法结构入手,探讨科技英语汉译过程中的增词技巧。论文《科技英语翻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法概述》对科技英语中的被动语态的翻译方法从被动语态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译成汉语的无主句,译成汉语的判断句,以及译成汉语的被动句这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论文《秦兵马俑博物馆文物简介英文译文问题评析》,《西安世园会公示语翻译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及《西安市临潼区著名旅游景点资料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对策》都是教师们在指导学生翻译实践过程中的研究成果。此外,教师还指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研究和探索,并鼓励学生发表了数篇翻译实践研究论文。

笔者作为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的主讲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收集整理教学资料,编写校内讲义,经过反复使用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完成并出版40万字的教材——《新世纪科技英汉互译教程》,于2011年由西工大出版社正式出版。本教程针对高校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开设的科技英语翻译课程,围绕科技英语的特点,通过译例讲解基本的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科技英语语法知识,并通过系统的英汉互译实践培养学生的科技英语翻译技能。

在教学中,我们把传统的黑板书写课堂转换成现代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老师们制作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并使课堂讨论、练习讲评活动更加直观、生动。另外,利用网络的腾讯QQ群给学生发送作业和翻译资料,并随时为学生辅导答疑解惑。

在理论教学两个学期之后,我们还设置了为期三周的英汉、汉英科技翻译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依据大纲,设计内容

在英汉互译练习中,为学生提供足量的、与课堂学习程度相当的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汉译英改错练习则是把收集到的广告、产品说明书、学生汉译英作业、往届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出现的翻译问题提供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发现翻译错误并且大胆改正错误。      

   (2)走出校门,学以致用  

我们借鉴工科实践课的做法,组织学生到兵马俑、汉阳陵博物馆等景区收集、整理文物翻译资料、寻找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并指导学生撰写翻译评论;我们把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咸阳汉阳陵博物馆列入我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科技英汉、汉英翻译实践教学的基地。

3)校友讲座,建立联系

邀请从事科技英汉翻译工作或就读翻译专业研究生的毕业生回校,为在校生做讲座,并引导在校生参与实际的英汉互译工作。例如,曾邀请一位当时在陕师大翻译专业就读的硕士生做讲座,讲解和演示在翻译中如何操作翻译软件。后来有四、五名同学还在该毕业生的指导下,参与了陕师大的一项翻译项目,译品获得好评。

4)汇报交流,相互切磋

布置适量的翻译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翻译任务,并将译文的主要内容制作PPT,在课堂讲解交流。讲解的主要内容就是小组成员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以及本组认为出彩的译文。学生们尤其青睐此项交流活动,场面积极活跃,往往是整个班级进入一种非常热烈的讨论模式。

5)教师讲评,总结提高

教师在学生的课堂讲解完成之后,把每组学生在交流中存在的亮点和不足一一进行点评,并且允许师生进行进一步的互动交流,教师最后为学生提供参考译文并分析译文中的典型译例。

教学队伍成员积极参与科技英语翻译方面的纵、横向研究项目。该教学队伍主持并完成两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两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四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010年由神东煤炭集团主办的国际技术比武大赛,口、笔译工作全部由我院科技英语翻译教学队伍成员负责完成。2011年我校地环学院主持一届国际会议,会议拟发表的所有专业英文论文均由我院科技英语翻译教学成员负责英文编辑。

如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用他们工作的亲身感受道出了他们对于科技英语翻译方向课程的肯定。现摘录两例:

1.我是西科大英语专业2012届的毕业生,目前在美的集团旗下的一家公司任海外市场主管。我的工作涉及把本公司产品的结构、工作原理、设备性能等用英语介绍给国外客户,以及为公司把国外相关技术材料译成汉语,这正是科技英语翻译的具体应用。科技英语翻译为我现在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西科大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上学到的那些专业词汇术语以及科技英语特有的句子结构和翻译方法,都对我目前的工作十分有用。

2.我于2011年从西安科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目前在西安市力图翻译咨询有限公司任译员。翻译市场一般都是针对商业化翻译,文体包括科技类、财经类、电信类、法律类等,要求译员英语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在上大学期间的科技英语翻译课程积极地影响着我的翻译工作。

我在科技英语翻译课堂上学到的科技英语常用句式、表达特点、翻译技巧等对我现在的翻译工作帮助很大。我感觉翻译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我的工作效率高,翻译质量好,经常受到客户好评。科技翻译课程是我翻译工作的启蒙,为我走翻译道路打下了基础。

本项目所采用的做法、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组建一个稳定的“科技英语翻译”的教学队伍,设置“科技英语翻译”系列课程,为学生量身编写教材,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科技英汉互译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科技英语翻译理论课的认识,提高学生实际的科技英语翻译水平等,上述成果的应用对于解决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和国家所需人才培养标准之间的矛盾是有效的,且就我国当前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的师资条件和硬件配备而言也是切实可行的。

此外,我们还把英语专业科技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的成果,应用到对我校非英语专业的应用翻译能力的培养上。我们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科技英语翻译公选课,并于2013年顺利主持并完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培养和提高未来“卓越工程师”的科技英语翻译能力》。

   总之,本项目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为如何把英语专业教学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机地结合提供借鉴,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供了实质性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