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高等教育研究----观点交汇

2009-04-01

<BR>创业型大学是一种新的大学形式<BR>易高峰、赵文华在《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创业型大学以创新创业活动对社会进步所作出的实质性贡献,预示着大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创业型大学是由一些研究型大学在回应各种变革的境遇里产生的,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具有确定自己战略方向的自主性,主动寻求组织创新以适应内部的变革,与产业界、政府等其他机构密切地发生相互作用;教学和研究更注重实际问题;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创业文化与学术文化一体化的新型大学。<BR>创业型大学一般由研究型大学发展而来,但创业型大学并不一定首先是研究型大学。创业型大学的创业,必须是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创业型学并不是高于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新的大学类型或模式,它们只是承担不同的大学使命,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机构多样化的体现。不是每一所研究型大学都能够,也没必要变革成为创业型大学。<BR>文化资本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BR>王立科在《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通常人们在分析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时更多关注经济社会资本的影响,从而忽略了另一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一个人获得权力和地位的文化知识的积累,同时,文化资本与经济社会资本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社会高阶层家庭拥有的资本总量较多,有助于他们的子女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更丰富的经济和文化资本。出身于具有强大经济和文化资本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良性循环,即较高起点——进入一流学校接受精英教育——获得名校文凭——从事较好的工作——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由于种种限制,拥有较少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家庭的学生选择的机会非常有限;而学生对大学的感知、区隔和选择反过来又加剧了高等教育的分化和分层。<BR>学习动力不足是作弊根本原因<BR>戴栗军在2008年12月出版的《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撰文指出,目前大学生考试作弊、论文剽窃等现象已经非常泛滥,并且在不少大学中形成了一种“作弊文化”。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进课堂、不学习是产生作弊的根本原因,学校监管不力是导致作弊现象迅速蔓延的催化剂。控制校园作弊泛滥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大考试的作弊风险、成本,采用疏堵结合的防治措施。<BR>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回课堂。二是引入第三方监管制度。可以大胆尝试将高校的监考人员需求推向市场,实行第三方监管。三是坚持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使信用好的学生比信用差的学生在就业方面有优势。<BR>提前应对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BR>王琼在《理论观察》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90后大学生具有思维更为成熟、个性更为张扬、理想更为现实的特点。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学生自我理想等方面的问题,显然与社会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如不及时予以纠正,则势必会对90后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高校应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应对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BR>学校应通过综合利用心理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人的能力水平和倾向、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等进行系统、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从而测评出学生适合哪些职业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包括职业取向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岗位用人设计等。<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