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漫谈教师讲课时动态语言的运用

2014-08-25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最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信息,可以通过静态的语言形式进行,如写成的教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写在黑板上的字迹等等;同时,还要通过动态的语言形式进行,如对教学内容的讲解,面部的表情、体态动作的变化等等。有人把后一种语言形式称之为体态语言或举止神态语言。静态语言一旦形成,就固定不变,主要靠学生的视觉器官接受这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而动态语言主要是借助于教师面部的表情、体态变化和各种动作来传递信息的。由于动态语言的可塑性大,变换不定,这就要求学生除了靠视觉器官接受外,还要靠听觉器官或是其他的感觉器官来接受动态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就一般情况而言,讲课时要把静态和动态的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静态的语言要通过动态的语言形式才能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课堂上,教师的语气、语调、语流、语速的变化,加之憎恶、鄙夷、兴奋、喜悦等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身体动作的运用等,无疑可以扩大对学生感官的刺激面,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掌握好动态语言的表达方式,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上动态语言的运用,可以从身、眼、手、口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身体姿势端正、灵活、平稳、大方

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站着讲课的,有时也有坐着讲的,但无论站着讲还是坐着讲,身体的姿势要自然端庄、灵活敏捷、平稳大方。不过,站着讲课,更有助于教师动作的表现,使动态语言更具感染力,在放多媒体课件、写板书时也显得灵活些。站着讲课,还便于在分析阐述有关教学内容时,在讲台上轻松自然地走动,以形成声音的流动感,给学生在视觉上带来轻松和和谐感,在心理上带来亲切自然感,便于学生加深记忆所讲述的内容。另外,站着讲课,在做课堂作业时,便于教师在学生中走动,便于调动身体动作联系学生,如俯身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或课堂作业,课堂提问时身体微微前倾,侧耳细听,都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亲切感。站着讲课,切忌弯腰塌背,无精打采;也不要只立一处不动,呆若木桩;不可双手长时间撑桌面或趴在讲桌上、手托下巴;更不可腿脚抖动,自觉或不自觉地磕碰地面或讲桌。这些不良的身体动作在传递信息时,会使学生听课感到疲惫和烦躁,甚至产生反感情绪,严重影响听课效果。

二、目光柔和、亲切

教师与学生最初的交流是用目光。柔和、亲切的目光,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师生间的亲切感,可以缩小或消除讲课者与听讲者之间的距离感,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讲课前先用柔和而亲切的目光扫视一遍静静端坐的学生,然后再把目光的中心放在倒数二、三排的位置,并且不时地兼顾其他地方的座位。这样,讲课一开始就能够使全体学生与教师得到一次情感的交流,为上好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是无声的动态语言,学生通过教师那丰富多彩的目光,可以窥见教师的心境,察觉教师对讲课的信心,引起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和敬重的情感。因此,课堂上,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目光交流。当然,目光交流是为整个教学服务的,切不可为赢得学生的好感,流露出讨好的目光,以免使学生误以为你讲课自信心不足。不要长时间地直接注视某个学生,以免使其惶恐不安,也不能整堂课不看某个学生一眼,以免使他产生被冷落的心理,更不能东张西望、关注窗外的人和事,以免使学生误以为你讲课心不在焉。还要注意不要目视天花板或地板,以免给学生造成一种淡漠冷峻的感觉。真挚坦诚的目光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柔和自然的目光让人感到亲切。课堂上,适时地调节目光,必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手的动作准确、恰当

讲课时适当地配合以手势,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和理解力。手的动作要做到准确、恰当,就必须严格服从教学目的的需要,与讲课的内容必须保持和谐一致,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做一般性的讲述时,以自然大方的手势辅之为宜;在讲解富有诗情画意般的内容时,以柔和舒展的手势配合较为合适;在讲到慷慨激昂的内容时,可以用急剧挥拳增加表达的力度。手势与内容配合恰当,是很能感染听众的。如列宁演讲时,常常以向前挥手的姿势,鼓舞人们勇往直前地去实现革命的目标。毛泽东同志在抗大讲课时,常常以扳着手指计算的手势,循循善诱地帮助学员分析形势,理解领会他讲话的内容。因此,在讲课时,为了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教师做一些配合的手势是完全必要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手势不能单一,不能从头至尾只是一个动作,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表现丰富的教学内容,甚至还会使学生误认为你有一种不良习惯;手势不能夸张,动作幅度若是过大了,像演员表演一样,会引起课堂的不良反应;手势不能过频,手势过频,不停地比划,既减弱了手势的作用,又使人感到眼花缭乱。因此,手势的运用一定要配合教学内容,要讲究运用手势的节奏,做到准确、恰当、适度。

四、口的开合适度自然

讲课主要靠嘴巴,口型自然就成了学生注视的中心。口的开合要适度自然,不仅是为了形象美观,更主要的是为了吐字清晰流畅、声音抑扬顿挫,使讲课的口语成为富有节奏感的动态语言。把电视台的播音员与话剧演员讲话时的口型做一比较,就会发现,播音员无论是播庄重严肃内容的节目,还是播轻松愉快内容的节目,口型的开合都是自然适度的。话剧演员在表演感情变化幅度较大的节目内容时,或是双唇大开、口若圆灯、声如洪钟,或是口唇似闭、窃窃私语、声如蚊蝇。一个是在播音,一个是在表演,二者要求不同,口型的变化也就各异。作为教师讲课,应像播音员播音那样,口的开合要适度自然,切不可讲到兴奋处,大张双唇、前仰后合、开怀大笑,也不可讲到悲愤处,呲牙咧嘴、双唇抽搐、啜泣不止。教师对讲课内容喜怒哀乐的表达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恰当地传递给学生,但是口的开合变化是不宜过度的,以免影响讲课效果。当然,对讲课时出现的一些痼癖动作,如咬唇、咧嘴、喷吐唾沫星等更要注意克服。

讲课的过程是静态语言与动态语言结合的过程。如果说静态语言是讲课内容的话,那么动态语言则是讲课的形式。要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结合,做到“寓静于动”,是颇需要下一番苦功的。演员的表演一招一式一举一动都要紧紧围绕他所要塑造的形象进行,教师讲课的一切举动也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师应像演员那样讲究身体动作的艺术性,但又不能像演员那样讲究艺术的夸张。怎样才能使讲课时的动态语言自然、和谐、准确、适度,既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使学生感到易于接受,这里面是大有学问的。一个教师在课堂上所运用的动态语言,往往是他的气质、性格、学识和品行涵养诸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课堂上的动态语言不能搞统一模式,每门课程可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去设计课堂的动态语言,决不可东施效颦,硬性模仿。

(来源:20067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上一条 :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下一条 :  如何上好教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