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11-19

一、PBL教学法的内涵

PBL是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麦思特大学医学教育中率先运用的一种教育模式。由于PBL教学模式在大学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工程、心理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教学中。PBL教学法也被称之为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教学策略,其通过真实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并不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再充当传统的教学主体角色,他们是教学的引导者、教育者,他们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工作全部交给学生去做,从而提高其相应的能力。

应用PBL教学法,要先明确分析并解决问题需要的相关知识以及解决问题后实现哪些目标然后,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实施教学活动。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人研究,再找到问题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利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PBL教学法是将学习放在一个较为真实、相对复杂的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从而理解问题的深刻含义,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相比,PBL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积极地建构知识,并在合作学习中从同伴和教师那里获得更广泛的信息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的转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另外,它不仅对知识学习大有益处,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能力、语言应用及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与逻辑推理能力、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鉴于此,PBL教学法将会很好地满足大学英语学习中文化知识的获取和语言应用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法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PBL教学法为大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通过知识查阅与资料搜集等方式可以体会到英语的魅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是一门课程、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具有丰富背景的语言文化。通过PBL教学法的实施,学生能够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通过语言表达来锻炼并提高自身的口语与思维能力。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PBL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到有效实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获取者,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们自己制订适合的学习计划,他们自我鼓励,自己获取各种学习所需的资料,在表达自身想法的同时,改进了自身的语言能力,丰富了英语知识结构。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在PBL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以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积极讨论,求同存异,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小组成员只有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要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才能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PBL教学法是一种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小组成员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常、反复地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形成较为统一、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到图书馆,运用书籍等纸质资源,搜索与问题有关的信息,从而为其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学生还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以获得更多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学生之间还需要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答案。在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充分感受到文献检索与网络资源带给他们的收获,还能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提高文献检索与互联网资源的运用能力。

三、PBL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问题准备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PBL教学法的运用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传统的主讲者转变为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参与者。此外,PBL教学法的运用需要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指导其运用英语思维去思考与解决问题,以消除学生的恐惧、焦虑心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PBL英语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英语学习要点为学生设定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带着问题交流讨论,并最终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2.分组查阅资料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组探讨,每组成员为一人。小组成员带着问题进行资料查询,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书籍、文献以及互联网等资源查找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给予学生一定帮助,小组成员间也可互相帮助、分工协作。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学习民权运动的概念时,一名学生查询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与成因,一名学生查询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及其主要功绩,另一名学生则可查询民权运动的重要历史事件。小组成员通过系统的分工与合作,可对民权运动的概念做到全面了解。此外,通过大量的资料搜集与整理,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而且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增强了合作意识。

3.分组交流

课堂教学开始的第一个单元,小组成员需要将自己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并分别对自己查阅的资料及其关注的知识点进行陈述,从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互补与更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加人到小组的讨论中,并给予小组成员以适时的引导,以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可能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以前不曾关注的新问题,或者提出更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促使其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与整理,通过自身努力、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反战运动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对越南战争的爆发原因、历史进程等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应指引学生在课后围绕上述问题继续查阅,通过努力得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分组交流与课后资料查阅不断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做好知识准备。

4.围绕问题进行课堂讨论

学生查询、整理资料和小组讨论之后,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单元可由小组代表就其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发言,其他小组可就其所讲内容进行发问。教师需要对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进行评定,对其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调,并对学生遗漏或者阐述不完善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在整个的课堂讨论中,学生运用英语对知识进行阐述,运用英语相互交流、回答问题,他们以语言为载体,对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语言的情境化学习。与此同时,每个小组均可从其他小组的讨论中获取知识,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拓展了知识面,使其对既定的教学内容得以全面、透彻的掌握。

5.教师进行评价与总结

教师在进行教学总结的同时,还应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特别应表扬学习任务完成较好的小组,使该小组的全体成员产生荣誉感,以促进其进一步学习。教师从提出问题到总结与评价问题是PBL教学法的一个大循环,而学生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查阅相关资料和展开讨论,这就构成了PBL教学的一个内部小循环。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中,会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语言的理解与交际的能力。

(来源:2014年第2期《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