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 宋英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人们带入了多媒体时代,使当今世界发生了两个激烈的变化:“第一个是日益增强的文化多元化趋势和各种语言变体的出现”;“第二个是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促使传统的通过文字表达意义的做法与视觉、听觉、手势等其他表意方式相结合”。多媒体时代,人们的交际空间从现实的物质世界扩展到虚拟的网络平台,交际不再仅由语言来完成,还可运用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模态进行。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由传统的识读行为转变为多模态识读行为,传统的识读能力已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人们的交际方式也由语言交际转向多模态交际。因此,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多模态识读和交际能力不仅是新媒体时代的必备生存能力,也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应对由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带来的挑战而需要培养的一种行为模式。如何培养现代大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成为教学界亟需探索的问题。
一、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含义及其研究回顾。
(一)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含义
学术界对多模态读写能力有多种界定。新伦敦小组(New London Group)在1995年9月的新伦敦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多元读写的概念。他们认为:“意义生成的模态包括语言、视觉、声音、空间、手势语以及综合运用前5种模态的多模态。”英语语言学家Williamson认为:“多元读写能力指的是阅读各种媒体和模态提供的信息的能力。”胡壮麟则认为多模态识读能力可分为八个层次:(1)参与者能够在信息环境中适当地工作。(2)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参与者能够检索所寻找的材料,完成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各项任务,利用技术工具进行阅读和写作各种信息的共生形式。(3)批判性地和战略性地管理和汇总来自各种数字网络材料库的知识。(4)参与者有责任感、受人尊敬、思想开放,能在电子世界中发挥作用。(5)在为特定问题而成立的灵活的在线队伍中,能利用他的专业技术互相协作。(6)能够运用技术工具和综合知识、采用信息性的和劝诱的方法表达一个话题。(7)参与者能够对所处社会中信息技术环境(硬件、软件、教育等)如何起重要作用发表自己的意见。(8)多模态识读能力包括“非语篇写作”,如新的学习方法、学习者能掌握生产技术等。张德禄和刘睿提出:“新时期的大学生需具备的多元读写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读写能力和技术读写能力,还包括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文化、组织领导、合作互助读写能力。”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主要包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技术读写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和模态设计能力。
(二)多模态读写能力研究回顾
新伦敦小组1996年发表的《多元读写教学: 设计社会未来》一文,标志着多元读写教学研究的开始,其关注的内容是学校读写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并阐释了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包括“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转化实践”。Kress认为“多模态学习是一种在语境和学生个人兴趣的促动下构建符号转换行为”,Kress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多元读写能力理论,对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模态的供用特征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并建立了系统体系。Jewitt和Kress则通过一系列实例探讨论证如何在多模态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国内也有很多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进行了研究。胡壮麟和董佳通过对PPT竞赛作品的语篇分析探讨了意义的多模态建构。朱永生对多元读写理论做了全面介绍,并探讨了西方国家多元读写研究的一个实例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韦琴红从语篇类型和模态运用角度分析了大一学生的多元识读意识与能力,并探讨了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葛俊丽和罗晓燕从理论框架和教与学模型等不同角度对多元识读教学法进行了阐述。张征构建了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在多模态话语教学研究方面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是张德禄,在其发表的一系列相关论文中,构建了多模态读写的理论框架和教学培养框架,探讨了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以及学习内容,并以学生口头报告设计为例进行了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教学设计研究;张德禄出版的专著也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探讨了外语教学中的模态关系,并构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和多模态教学选择系统。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对多模态读写能力的研究重点在介绍引进和实践应用上,关注点大多是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主要从教学单一角度进行研究,而将教学、学习和评估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则较少。笔者拟将“教师多模态教学、学生多模态学习、教学多模态评估”三方面相结合,探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具体途径,构建“教学—学习—评估”三位一体的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并最终建立基于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这对提高大学生外语多模态读写和交际能力,帮助其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迎接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学习、评估是三位一体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需将三方面相结合。下面从教师多模态教学、学生多模态学习、教学多模态评估三个角度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具体路径。
(一)教师多模态教学
1.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选择系统的建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首先应在课堂教学中贯穿多模态教学,但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对如何进行多模态教学设计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因此,下文将从教学环境、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模态选择几个方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模态系统的选择和应用。
张德禄认为:“外语课堂教学模态系统的选择是在已有教学条件下,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文化和情景语境,而对模态系统进行选择,挑选最佳组合,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在中国这个大文化语境下,文化和社会符号系统影响着社会环境,决定外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即情景因素,进而影响教学大纲的制定。意识形态则影响教师的意图和态度,构成影响外语教学的内部因素。“意图是指教师在国家的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目标、在个人的职业目标的促动下,要通过教学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态度指教师对于他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所持的态度,要通过情感和动机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内外因素的相互制约下确定教学程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方法设计模态,选择不同的模态和模态组合,最后落实到具体媒体的选择。根据以上所述,笔者构建了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选择系统框架(见图1)。
图1 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选择系统框架
该框架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清晰地了解如何进行多模态教学设计:(1)考虑教育的文化和情景语境,根据影响教学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明确设计依据。(2)选择合适的教学程序,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方法进行模态设计。(3)选择具体的教学媒体。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语言模态(口语和书面语)和非语言模态(表情、着装、动作、空间布局、工具等)之间的协同,利用不同模态的强化和互补关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时代,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如PPT、录像、电影、语言实验室、网络平台等模拟真实语境,为学生提供多模态认知和感知的环境。
2.基于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教学法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性框定和转化实践。张德禄进一步推进了该理论的研究,构建了“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中,“实景实践”就是让学生浸入到实际的交际过程中,运用已知知识来发展新技能或获取新知识;“明确指导”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基本规律和基本程序,激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识、新技能;“批评性框定”是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所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客观地进行洞察、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转化实践”要求学生能对从实景实践、明确指导和批评性框定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并在不同语境中用于实践。
笔者从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自然顺序如下:
(1)学生通过学习或实践获得经验和经历,经过概念化、理论化而升华成知识;(2)通过分析和评价使知识成为个人意义潜势的一个部分;(3)学生经过转化实践,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其他语境,使知识内化,从而将学到的知识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笔者根据学生习得知识的规律,在“多元读写能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相结合,建立“基于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见表1)
在上述模式中,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始终贯穿对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课前侧重对学生信息搜索和选择能力、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 课中注重对学生语言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跨语言交际能力、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课后则侧重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多模态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该模式中,情景体验、转化实践和实践应用环节都需要学生浸入到实际情景的交际过程中,体验知识,获取知识,并把新知识在不同语境中运用于实践。但由于浸入式教学的困难很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模态仿真实践情景,具体的设想如表2所示。
表2 多模态仿真实践情景的创设
基于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对学生多模态知识的建构,还注重对知识的实践运用。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实践情景,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模态对新知识进行操作实践,使新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从而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有机转化,实现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交际所必需的多模态读写能力的目标。
(二)学生多模态学习
“多模态学习是指学生运用多模态手段通过多种感官认知、处理、接收和运用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学生多模态学习主要通过教师课堂传授和学生自主学习两种方式进行。具体的多模态学习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多模态学习模式
1.课堂多模态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表情、动作、布局、工具等进行多模态教学,学生认真观察教学内容,领会各种模态所含信息的意义,经过批判性分析而成为个人知识的一个部分,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模态信息输出,如通过课堂PPT展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将所学知识内化到自身的知识结构中。
在课堂多模态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多模态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多模态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视、听、说多种模态的训练; 另外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动化输出多模态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多模态读写和设计能力。
2.多模态自主学习
多模态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依据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在仿真性或真实性语言环境中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多种模态认知、处理、接收和运用语篇信息和非语篇信息。学生不仅要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多模态地获取、认知各种信息,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还要学习设计、加工各种信息,并进行实践应用。
多模态自主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第二课堂学习。第二课堂学习旨在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创造形式多样的多模态仿真实践情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浸入到语言实践的环境中,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2)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平台主要通过英语网络平台、网络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等为学生构建多模态仿真实践环境。现代的网络平台可以提供海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信息,能最大化地实现学习者和多媒体语料之间的多模态互动,更重要的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实现了人机交互,而且实现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人与人之间的多模态交互。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海量媒体资源自主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可以利用网络构建的虚拟空间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摆脱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习参观、企业实习等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实践机会。在国内,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开展项目交流合作,争取与各企业建立长久的实习就业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在国外,高校可以开拓外语实习项目和交换生项目。校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英语本土环境中通过真实的情景进行语言实践,其语言应用能力和多模态读写能力能得到切实的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多模态评估
教学评估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与学的成效所进行的系统检测。教学评估包括对教师教学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两方面,本研究的关注点是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因此只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评估。多模态评估决不能仅仅考量学生的书面文字运用能力,还要考察学生运用图像、音频、视频及网络等多媒体的能力;不能仅考察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语言应用能力、信息认知能力、多模态读写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本研究拟从以下四方面建立全面、科学的教学多模态评估体系。
1.评估结果过程化
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因此教学评估应该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的记录,包括课堂表现、小组活动、作业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网络学习情况等。这种形成性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定更加全面、客观、准确,有利于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从而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评估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估主要由教师承担,这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为有很多信息是教师难以捕捉的,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团队精神等。因此多模态评估要建立多元主体评估模式,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要落实到具体的细则中去,教师可以制定具体的评估量表,让学生对其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团队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估。这种多元主体评估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评估内容多元化
评估内容多元化是指评估不只从单一的语言文字方面来考察,而是从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信息获取和认知能力、多模态读写和设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不仅仅考察学生的成绩,还要考察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如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团队精神、创新思维等。
4.评估策略多样化
评估结果的过程化和评估内容的多元化单靠测试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估策略。具体参数包括学生课内学习情况记录、课外活动记录、网络学习记录、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自评报告、互评成绩等。教师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策略对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反馈。
三、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探讨,要实现对大学生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就需要将教学、学习和评估三方面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教学—学习—评估”三位一体的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模式。该体系需宏观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基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到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再到教学评价,全方位地保证对学生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包括创建多模态教学条件、创设仿真性教学环境、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设计转化性实践活动和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见图3)。
图3 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模式
教学条件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保障,是教学模态选择的先决条件,所以要保障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应首先创建多模态教学条件。多模态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设施、多模态教材和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设施包括黑板、投影设备、录音和录像设备、电脑、语言实验室、网络平台等,是实施多模态教学的保障。多模态教材不同于传统的以文字为主的教材,而是指融合文字、图片并配套有音频、视频等的可以实现多模态语言训练的现代化教材。网络资源是现代多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除了公共网络资源外,各高校应建设自有网络资源,为学生尽可能创造多模态学习的机会,如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库、英语网络课程、英语网络在线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等。
仿真性教学环境的创设从课堂语言仿真环境、课外语言实践环境、网络学习环境和社会实践环境四个层面展开,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仿真性或真实性语言环境,利用真实情景或模拟实践场景让学生进行浸入式学习,通过多种模态体验已知和未知知识,发展技能或获取知识,并且通过具体操作实践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多模态知识,培养学生的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
“无论从事什么科目、培养什么能力、运用什么教学理论,都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完成。从一定的教学方法用以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实现一定的语篇意义,以及选择一定的模态和模态组合来体现意义的角度讲,教学方法是多模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就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新时代以培养多元化人才为目的的外语教学中,一种教学方法主宰整个课段甚至整个课程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考虑两方面因素: 第一,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二,对于不同的外语教学目标需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听说法、直接法、情景法、语法翻译法会比较适合,而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时,交际法、任务法、认知法、论辩法等比较适合。
转化性实践活动是指在课堂、课外、网络平台和社会企业四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识应用于不同语境,通过实践将新知识内化,使其真正纳入自身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的目的。
如前文所述,形成性教学评价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信息认知能力、多模态读写和设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形成性教学评价应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建立多元主体评估模式,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评估内容应多元化,不仅包括成绩、学习记录等,还要考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团队精神、创新思维等情感因素。
四、结语
笔者主要从教师多模态教学、学生多模态学习、教学多模态评估三方面探讨了培养大学生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的具体路径。在课堂教学方面,建立了大学英语课堂多模态选择系统框架,有助于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多模态教学设计,并着力讨论了基于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范式; 在学生学习方面,从课堂学习和课外自主学习两方面探讨了多模态学习模式的建立; 在教学评估方面,建立了形成性评价体系,包括评估结果的过程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评估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估策略的多样化。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探讨,进一步构建了“教学—学习—评估”三位一体的多模态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包括创建多模态教学条件、创设仿真性教学环境、采用多模态教学方法、设计转化性实践活动和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五个方面。
该模式将培养学生的多模态读写能力落到了实处,能切实帮助学生提高现代交际所必需的外语多模态读写能力,帮助其迎接经济全球化、语言文化多元化和交际多模态化所带来的挑战; 同时,对于多媒体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走向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