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已四十年的老教师,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所做的工作都是一名教师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工作。今天回头看,实际上还有很多工作都没有做好,或者说它们都应该做得更好。最近五年来,由于督导的身份,我听过很多青年教师的课,也当过他们讲课比赛的评委,我深深感到:课堂教学是开展理论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阵地和基本途径,是使“高等学校切实承担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能”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曾与青年教师座谈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的认识,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经历和听课中发现的亮点和问题,谈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作用、特点、评价的指标及评价时应该注意的几条原则。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想谈一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把握的三个要素的看法,与大家交流。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突飞猛进,我又离开讲台快五年了,故一些看法未必正确,那就供各位作反面参考,总之使这份心得有一点价值,也就达到了我的目的。
一、课堂上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我们要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首先是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心态,真诚地告诉学生,我不仅仅是你的老师,更是你可以信赖的朋友。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宽容、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只有爱学生,才能调动内心的育人激情,“爱生如己,待生如友”,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要既重视学生的学习,又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人格完善,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和良师益友。
习近平去年九月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达到教学目的。和谐师生关系,造就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进一步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一方面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主动学习,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能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备好课是搞好艺术的基本条件。不经武装的战士上战场,只能束手就擒;没有充分准备的“信口开河”,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讲课不容易,讲好一节课更不容易。当然,一本好的教材对讲好课起很大作用,但若照本宣科,它的效果将大大减弱!
备课是面向学生教学前通过钻研教材、教参及有关资料,进行教学预设(写出教案或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常规工作。是整个教学环节中不可欠缺的重要一环。其内容一般分为:教学要求(目标)、重难点(关键)、教学准备、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与教学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这指的是备一节课的内容,如果是备一学期的课,那前面还要有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成绩记载、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诠释,不是“内容明白,题目会做”,不是照抄书本,因此教师要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材处理的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更是使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有效保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熟悉教材内容基础上,注意知识联系,建立知识体系;注意钻研大纲,了解总要求, 教学目的,内容与课时分配。注意学生基础,开拓他们想象空间,他们培养创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突破重点难点,树立效益意识。注重特色教学,形成独特风格。
熟悉学生: 就是清楚教学对象,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情况外,尽可能去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的切入点,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同样内容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讲法。
备课中,教师的教学思想应是开放的,而不是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要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教学目标设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教学内容的开放,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要体现学科的综合过程,一节课结束后,能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备课中,还要考虑到上次课后情况的反思。有一位学者说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常常表现出一种质疑的方式,一种反思问题的方式……”反思是再探索、再发现、再创新的过程,为了促进我们完善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使每一堂课都力争做到教学环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因此在备课时应去了解反思上次课的教学效果,考虑“什么样的教学才能够更好”“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呢”等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持续不断的保持在最佳状态。
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使教学内容能有效地传授并使学生能掌握,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除启发式外还有很多:以语言交流形式为主的讲授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以直观形式为主的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欣赏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发现法。另外还有如学导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各类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也有一定的不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不能盲目地把某一种方法作为标准。
学科性质不同,其适合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如文科类主要宜采用讲解法、案例法;工科涉及实验较多时,则适合采用比较直观的演示法和实验法;而理科侧重于严密的逻辑推理,使用启发式练习法等。
即使是同一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师,其知识水平、专业素质,以及性格气质、教学风格也各不相同。由于这些差异,不同的教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其效果也不会相同。
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1)教学方法本身的因素;(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情况;(4)教师本身的素养和个性特征;(5)教学时间和现有的实验设备。同时,还应注意到学生现有的知识情况。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门课程可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当然,在教学手段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迅速地普及到教育领域,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大量信息以视频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特别是新出现的MOOC和微课,给我们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新要求,如何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恰当结合多媒体新技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效果达到一个新高度,是新一代年青教师面临的重任!
去年九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时说:“古人说‘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我是一名教授,但首先是一名教师,科学研究是我提高专业水准的追求,教书育人是我崇高事业的追求,教学更是我的责任!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日常每一节课堂教学,正是在起这一木一石的作用。不必追求轰轰烈烈,平凡中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做,坚持不懈地做,培养好自己每一个学生,就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著名教育大师吴玉章先生在八十多岁时写的一首诗中有这么几句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应共同追求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