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决定因素。
1.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包括:
(1)理解课程标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理解单元或章节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2)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功(编剧)。认真构思教学方案;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认真设疑;关注学科之间、单元之间的联系与整合。
(3)运用教学语言的基本功。节奏适宜,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富有幽默感。
(4)设计板书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基本功。板书书写美观,条理分明,有指导复习的价值;PPT精美,图表并茂,内容直观。
2.教学方法的改革,包括:
(1)避免“满堂灌”教学。设计疑问,增加讨论(尤其翻转课堂的教学组织能力)
(2)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考核。阶段性测试、思考题、实践环节考核……
3.教学研究的水平
教学方法的研究;教材的编写与修订研究;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研究;教学如何与科研相结合的研究(更宽的视角、更高的观点;通过研究能力去揭示事物的本质;挖掘和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

图1 五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主要评价指标对比
二、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到课率、抬头率;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
(4)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入程度;
(5)学生技能提高程度;
(6)学生课程成绩达标状况;
(7)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程度;
(8)人文精神的传授与影响程度。

图2 五门基础课程到课率对比

图3 五门基础课程抬头率对比
三、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与评价的重要性
实时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实时评定教师教学质量;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促进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升学习效果。
目前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试内容中记忆成分所占比重较大。
(2)考试方式较单一(纸质试卷考试为主)。
(3)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仅在期末考核一次)。
原因:单一的教学方法;单一的课程考核办法。
结果(1):难以实时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不能有效地实时评定教师教学质量;难以有效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能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结果(2):学生到课率低、抬头率低;学生阅读量很少、知识掌握很少;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差、社会评价低;教师教学积极性低、教学能力和水平难提高。
国外大学教师开课前给学生准备的材料:
(1)教学计划:列好了每节课讲的内容;列好了课堂讨论时间、内容。
(2)上课前几天,还会列出需要阅读的材料。上课会讨论这些内容。让学生有准备,言之有物。
在国内,教师、学生对课堂不重视。中国课堂没有国外课堂那么多需要准备的东西。中国老师不会明确要求做哪些准备,或者比较模棱两可地提一下,大家就不会认真准备。
——交流学生受访者1
表1 国内外大学课堂的区别
国外大学互动课堂 |
国内大学沉闷课堂 |
老师鼓励或点名学生参加讨论 |
老师一讲到底,不提问讨论 |
老师总是表扬学生 |
老师很少表扬学生 |
老师都能记住学生的名字 |
老师不记学生、师生感情淡 |
学生会随时警惕老师提问 |
学生到课只为点名 |
学生回答不好会很尴尬 |
学生玩手机、睡觉(不抬头) |
学生逐渐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看法和行为会影响他人) |
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没有准备,也无法表达) |
我在国内上课啊,老走神,要不就自己看书。因为觉得老师在瞎扯,听着没劲。
——交流学生受访者2
在国内和老师讨论忌讳多。有的老师不喜欢提意见、听你说他错,有时还批评你的问题很傻。时间久了就不敢、不再问了。
——交流学生受访者3
怎样让学生到课率高、抬头率高?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跃起来?怎样增加学生阅读量?怎样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要改进课程考核方法;教学管理中要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教学管理中要改进学生学籍管理制度;
改进课程考核方法的目的:评定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学业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评价;促进教师及时总结课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确保考核成绩构成合理;公平、公正。
四、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成绩由教学过程中累加测评的平时成绩和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成绩组成。
(2)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不包括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设计、期中考试或阶段小测验等,所占比例原则上占本科生课程总成绩的40%—60%。
(3)课程成绩评定办法,特别是平时成绩组成、最终所占比例须在开课第一周内告知学生,平时成绩各组成部分的考核结果也须在考核一周后告知学生。平时成绩应有评定依据、可查。
(4)课程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组成随同考试试卷送交学生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存档。
不同课程的平时成绩如何组成?各组成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多少?各组成成绩如何考核?一周内怎样公开?如何根据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
一类:基础理论性强的课程,如《高等数学》(96学时)
1.出勤率考核(10分):10%(不定期点名5次,每次2分);
2.作业:10%(平均每8学时1次作业,共10次,每次1分);
3.期中考试(20分):20%;
4.期末考试(60分):60%。
二类:专业理论性强的课程,如《材料科学基础》(48学时)
1.出勤率考核(10分):10%(不定期点名5次,每次2分);
2.大作业(10分):10%(平均每8学时1次作业,共5次,每次2分);
3.期中测试(20分):20%;
4.期末考试(60分):60%。
三类:考查课程(开卷考试),如《西方技术经济》(32学时)
1.出勤率考核(10分):10%(不定期点名5次,每次2分);
2.文献研究报告(40分):40%(平均每6学时1次研究报告,不少于3000字,共4次,每次10分);
3.课堂讨论(20分):20%(一个讨论主题/节课,分小组讨论,2/3时间讨论,1/3时间各小组代表发言、补充。共2次/20分);
4.期末总报告(30分):30%。
四类:实践课程,如《金相实验》(24学时)
1.操作技能考核(30分):30%;
2.各次实验报告(30分):30%(平均每4学时1次实验报告,共6次,每次5分);
3.期末考试(40分):40%(给定材料,进行金相制作,腐蚀后观察形貌,并分析金相组织)。
《思政课程》的考核,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32学时)
1.出勤率考核(10分):10%(不定期点名5次,每次2分);
2.调研报告(30分):30%(3次研究报告,不少于3000字);
3.课堂讨论(20分):20%(分小组讨论,共4次/20分;2/3时间讨论,1/3时间各小组代表发言、补充。);
4.期末考试(40分):40%。
五、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考核的结果
(1)学生主动学习了;
(2)学生学习效果提高了;
(3)学生学到知识了,能力和水平提高了;
(4)教师教学效果好了;
(5)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了。
六、近年来西安交大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基础课核心课质量实施(5门-12门-25门)
涉及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改革、过程考核改革、教学培养等。
(2)青年教师五阶段递进式教学培养全覆盖:

(3)青年教师授课资格认定全覆盖
强化教学培训、助教辅导、面向学生试讲等培养过程。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施
内、外影响因素分析/评价体系制定、示范课堂/精彩课堂实证研究。
(5)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强化多媒体课件建设、微课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
结束语
衡量教育的质量,要看“教育”这个过程本身,在这个过程当中,“教育者—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会教—学生才能会学;
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
教师善教—学生才能学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