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陈博 卓张鹏)青年教师冯娇娇自2019年入职以来,她一年不用上课,只是跟着老教师当学徒,还享受了全薪。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冯娇娇一样,上百位初任教师正享受着“初任教师导师制”带来的“福利”。
为有效提升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中南大实施“初任教师导师制”。根据安排,该校选聘一批师德好、教学水平高的资深教师担任导师,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专门教没有高校教学经验的新聘专任教师上讲台,讲好课。新教师一年之内不安排教学任务,随堂听课,学习“备教批辅考”等教学环节,享受全薪。若初任教师考核合格,其导师一学期可按20个教师培养学时计算,并享受课时津贴。
据悉,自2016年以来,该校有186名资深教师担任导师,培养了190位初任教师站稳讲台。
“在一年的‘师带徒’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复杂拗口的知识与学生的简单生活结合起来,如何将枯燥的知识通过案例引入、知识讲解、理论升华鲜活的呈现出来。”冯娇娇说。
文澜学院李伊连续两年担任初任教师导师,她坦言,导师也在这项制度中受益。李伊最深的心得体会是教学相长。在初任教师登台授课时,李伊会仔细观察初任教师的表现和学生的反应,记录下徒弟表现出色和不足的地方,供自己取长补短或引以为戒。
“初任教师第一年不上课,享受全薪,这一做法在全国高校并不多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兼人事部副部长应斌介绍,此举旨在延续教师队伍以老带新的优良传统,初任教师既可以专心研究课程教学,还可以在和导师的交流中,建立起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术资源,同时,师徒双方互帮互助互学,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正面观感度和口碑。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看来,对于初任教师的培养,事关建设高教强国,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要的是培养师德,其次狠抓教学质量。“学校通过健全初任导师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和师资水平提高常态化长效化,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争当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