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大使命,既是教育高地、人才高地,也是文化高地、道德高地。高校的重要功能与特殊地位决定了在师德建设的实践中,高校必须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以更加开拓、更加务实的举措,努力推动形成师德建设新常态。
一是要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让坚强的组织领导成为师德建设的新常态。
高校党政主要领导作为师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认真做好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师德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师德建设的牵头部门要积极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师德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校内各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师德建设抓紧抓实、抓细抓小。
二是要筑牢防线坚守底线,让刚性的制度约束成为师德建设的新常态。
着力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明确工作目标、提出具体要求、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用政策和制度规范、鼓励、引导广大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和师德修养。
在制定师德制度规范时,要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制度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充分体现广大教师的意志,增强师德建设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制度建立之后,必须严格执行,坚持失范必惩。对于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改正,作到警示警醒、防微杜渐;对于严重违反师德规范特别是违反“红七条”规定的教师,应按程序做出严肃处理,并在职称评定、评优选先、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要拓展形式丰富内容,让系统的师德教育成为师德建设的新常态。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在师德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将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融入到教师培养培训的全方面。特别是在青年教师和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培训中,要将师德教育作为“第一课”,引导他们牢固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的理想信念,调动他们践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着力构建师德建设的“大宣教”格局,坚持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通过专题培训会、新教师培训班、教师节表彰大会、师德师风专题网站等,广泛宣传、深入讲解国家有关高校教师的师德规范以及学校有关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让全体教师“明白师德建设为什么,清楚师德建设是什么,知道师德建设怎么做”。
要不断为师德教育注入新内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构建与时俱进的师德教育内容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师德教育的理念、方法和载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特别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师德教育活动。
四是要选树典型宣传模范,让浓郁的师德文化成为师德建设的新常态。
高尚师德的形成既需要制度约束的“硬措施”、教育引导的“软行动”,更需要良好师德文化的熏陶感染。这是因为,师德文化的内涵集中体现在教师的共同师德价值观上,而价值观对于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调节作用。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指的就是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价值认同和思想感化。而培育师德文化的根本目的,正是在于形成一种洁身自好、风清气正、积极向上、崇真向善的群体文化,进而形成“以恪守师德要求为荣、以师德失范为耻”的文化氛围。师德楷模是师德文化的人格化身和形象缩影,是师德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社会上,师德楷模代表着教师群体的形象;在教育界,师德楷模则为其他教师树立了看齐的标杆和学习的榜样。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必须要把培育师德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注重发挥师德楷模的示范激励作用。
五是要以师为本精细服务,让深切的人文关怀成为师德建设的新常态。
高校教师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必须做到“以德修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特别是在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更加尊重教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高校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自警自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应更加牢固地确立“以师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把对教师的道德要求与实际利益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关心体贴教师,精细服务教师,使教师的职业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合法权益得到完全保障,后顾之忧得到有效解决,合理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如此,不仅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严格自律,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而且还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教师自觉提升师德修养的内生动力,进而提升师德建设的实效性。(作者:李壮成,四川文理学院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