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新型高校决策团体—教授委员会

2005-06-01

<BR>长期以来,高校在学术评定上有学术委员会,在学位评审上有学位委员会,在学校的管理方面却缺乏教授的参与,教授的积极作用被搁置,教授的办学经验、理念和思想也被忽视。<BR>在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急需改革的形势下,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在集安召开中层干部会议时,首次提出成立“教授委员会”,并2000年5月,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教授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是由校(院)内教授组成的参与并决定二级院(系)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最高的新型高校决策团体。教授委员会委员对学校二级学院的发展方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引进、重要改革措施等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并参与学院(系)学科建设、有关制度建设等重要事项的讨论和究等。<BR> “教授委员会”一改以往院、系领导班子决定院(系)发展方向的传统模式,充分调动、发挥了专家学者参与学院决策的积极性,为他们参与学院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个通畅的渠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挥作用的平台,他们既是学校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专家教授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权,可以大大增强学校在决策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实现管理、建设、受益的统一。 <BR>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只有发挥主体的作用,才能把专业办好。教授委员会的建立体现了尊重人才、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是管理体制的根本转变,教授委员会、行政班子、和党总支三位一体,各尽其职,形成了党总支监督保证、教授委员会咨询决策、行政班子执行服务的新管理模式。 <BR>目前,国内已经有东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十多所大学在部分二级学院成立了教授委员会。<BR> <BR>附件: <BR>《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关于教授委员会的讲话》<BR> <BR> <BR>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关于教授委员会的讲话<BR>  教授委员会的每一位教授应该做些什么,必须做好什么?教授委员会应该做些什么,做好什么?怎样处理好党政领导班子的关系?围绕这几个问题,我谈一下教授委员会的事情。  就像昨天张澍军教授报告中讲的,很多事情不是更多地去议论,而是更多地在实践。很多事情都不是在说得很清楚的时候才去做的,特别是有许多事情不做是说不清楚的,必须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事实上,我们今天将要进行的关于教授委员会的讨论就是对过去三年的总结,在这个基础上看以后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  我大概回忆一下教授委员会是怎么成立的以及当时的想法。关于成立教授委员会的初衷,主要是因为大学扩招,学校的规模逐渐大起来,专业办得多起来,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认识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必须实现权力下放。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事情再由学校统一管理,将会严重地影响学校的活力。比如,过去我们学校每年评职称一次,每次都要评一、两个月,不仅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而且由于专业不同、工作不同,都由学校统一管,都用同样的尺度来衡量,这个事情是很困难的,管得也是没有道理的。当时评聘权力掌握在学校一级,权力没有下放,而且各院系具体情况不同,如何进行科研的情况不同,院系组织、教学组织也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了僵化和不合理。还比如经费的使用等,院系都没有足够的自主权。  后来就决定要把权力下放到院系。当时院系的院长、系主任也说非常希望权力下放。这样就在1999年集安召开中层干部会议的时候讨论决定下放权力的事情。但是会议讨论的结果,几乎所有的院长、系主任又都不赞成权力下放了,原因是仅仅让院长、系主任一个人或者一个院系领导班子就决定一个老师能不能评教授,或者一个组织的经费怎么使用,这个事情太困难了。所以,当时就考虑应该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来决定这个事情,然后由院长、系主任负责实施。根据这个想法,学校后来就决定成立教授委员会,不过当时起的名字叫做首席教授委员会,是希望由系里的权威机构就是教授——二级学科带头人来组成这个机构,由他们决定事情。  但是首席教授委员会具体都做些什么事情,怎么做,当时并不很清楚,所以在2000年3月份新学期开学之后就讨论这个问题,当时讨论得很激烈,中间还一度想要放弃,但是越讨论越觉得还是需要成立,不成立教授委员会,院系的工作就没法执行下去。同时,经过常委会讨论,也觉得应该做这个事情。这样,成立的事情就决定下来了。  接着我们又碰到了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党的领导的问题,也就是成立教授委员会是否合法。我们反复研究了三个教育法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党的组织工作条例》,得出结论:成立教授委员会是合法的。后来全哲洙副省长,现在的全副书记也表示很支持这件事,接着,我们又把提议拿到教育部,部里没有反对,这个事情后来就实施了下去。  教授委员会实行了这一段时间,总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在权力下放到成立教授委员会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我们想得比从前更清楚了,那就是原来考虑成立教授委员会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后来则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成立教授委员会主要的还在于,学校和院系最主要的工作需要由教授们来做。一般来说,学校主要有三个功能,一个是教书,培养人;一个是科学研究;一个是社会服务。在学校这三个职能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而教师中最主要的则是教授,也就是说,成立教授委员会就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校的三个主要功能。  前年校长论坛的时候,我向周济部长汇报教授委员会的情况。我说应该在院系成立教授委员会,有两个原因:一是学校管不过来,没法管,统一管的话会把学校管死,管乱,必须权力下放;第二个,学校最重要的是教授,他行使学校教学、科研、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功能,这些人没有说话的权力,没有决定的权力是不行的,必须在教授中间实行责权利统一,如果做不到这点的话,就不能更好地发挥他的作用。一个学科的建设他自己说得都不算,那怎么做这个事情?周济部长也认为是有道理的。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是教授治学,不是教授治校。我们学校的管理还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授委员会主要的是在院系实现,在学校一级不能成立教授委员会,因为学校一级成立教授委员会是不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任何一条支持学校一级成立教授委员会的法律。在学校必须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  教授委员会成立后,在卡伦湖开了一次会议。会上,我讲了教授委员会教授应该做些什么,并且提出了3年要进行考核的事情,所以今年,也就是2003年的6月份,我们对教授委员会教授进行了考核。考核的过程中,我们又弄清楚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聘任教授委员会教授。按教授委员会聘任的有关章程,教授委员会的教授应该是二级学科的带头人,那么学科是什么呢?原来并没有学科,只是一些知识比较成熟了,它们的关联比较清楚了,把这些知识合在一起就成为了学科,学科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方便教学。事实上,学科的建立不一定就是合理,知识相对地成了一个体系就形成了学科,但这个体系本身形成得合不合理还有待探讨,因此我们认为,评定教授委员会教授的真正标准应该是能够代表一个研究方向,而研究方向现在一般就定义在三级学科,也就是说,教授委员会的每一个教授应该能够代表一个三级学科,代表一个研究方向,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这是很必要的。我们这一次聘任教授委员会教授就是以研究方向为依据的。  教授委员会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呢?虽然关于评职、利益的分配也是教授委员会的工作,但教授委员会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学科建设。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已经初步定为分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学科,准备拿国家级重点学科;第二个层次是现在的博士点,准备成为“211工程”建设的一些学科;第三个层次是准备申报博士点的学科;第四个层次是本科教学需要新建的一些学科。学校决定,从今年开始对于学科建设采取抓两头的做法,到今年为止,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已经投入了6000多万,明年我们还将看形势的发展启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科建设。总的来说,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教授委员会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另外,把学科,特别是学科方向都落实到每个人,对在个人那里实现价值也是很有好处的。事实证明,这几年学校博士点的申请和博士生的培养,都有相当大的起色,整个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所提高。  回顾过去,教授委员会从最初的首席教授委员会,到今天的教授委员会,一开始是从权力下放的角度提出来的,后来又结合学校的中心工作,想到教授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再想到教授委员会教授的主要职责,这里有一个演变过程,我不想讲得很细,只希望我讲的对大家讨论能有些帮助,能从中总结出一些东西来。  我们希望教授委员会可以再实践三年到四年,那么东北师范大学关于教授委员会这个事情就能够成形。办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这需要耐心。同时,即便知道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要抓紧,不能停顿,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做下去,这就跟做学问一样,急于求成的学问难得有好学问,但是停止不前,就更谈不上做学问了。  谈到教授委员会的教授,我想再稍微说一下做学问的事情。这次考核,就我个人来说,我对许多事情不是很满意,我非常希望东北师范大学的每一位教授都能成为教授委员会教授,每一位教授都应该能够达到教授委员会章程中规定的这些条件,但是就目前学校的情况看,还不能完全达到。上一次常委会讨论,决定两年之后对教授委员会教授进行再考核,前三年考核不够标准的,我们再给两年时间,五年考核,五年不行,再加两年,七年再考核一次。有人说学问要做得深入一些,所以没有文章、没有成果,那么,三年、五年不行,七年总是够用的吧。即便再不急功近利,不讲究文章,七年的时间如果还没有点东西的话,那么这个学问做得肯定有问题。在有影响的杂志上发文章,或者是有重大影响的项目都可以,但是,总得有一点东西,没成果是不行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问不是关在屋里做的,必须要交流,要相互了解,特别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不进行了解是没办法做出好学问的。我在工商管理学院做的报告中曾经提过,有三个方面是做学问的基础,第一,必须由事实说话,无论是经过实验、调查,还是经过收集资料,必须是在事实基础上做学问,不能是自己凭空设想;第二,学问必须和国家的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的学问才是好学问,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近15-20年,国家有12个重大发展领域,每个领域国家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这些钱要争取,我们可以通过争取到的这些钱,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把其他的钱投入基础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虽然学校最近投入很大,但是大的支持还是需要靠社会、靠国家的投入;第三,研究要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要对学科发展有用。做学问最关键的,也是教授委员会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在院系营造一个很好的学术氛围,让大家都觉得做学问很重要。另外,还有一个事情很重要,就是带学生,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带好。现在我们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不能把带研究生仅仅当作是工作任务,甚至是一个负担。关于如何带研究生的问题,我在研究生院暑期工作会议上谈到过这个事情,最主要的是要让研究生学会思考,在硕士阶段,无论如何要让研究生能读懂文章,硕士生写不出更多的文章,但是能够读懂就很好,到博士生阶段就可以写一些文章了,关于这个就谈这些。<BR> <BR> <BR>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