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北京论坛(2007),专设了题为“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的教育分论坛。来自五大洲21个国家的46位大学校长与众多学者一道,就社会变革与大学的社会责任、公共政策与大学发展、多元文化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对话。<BR> 经济全球化追问大学新使命<BR> 1、大学应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变革<BR> 在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大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大学的使命发生了变化。这是北京论坛(2007)“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分论坛上所有与会校长和专家学者一致的看法。<BR>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校长鲁克·威奈特:大学已从观察者变为动者<BR> 鲁克·威奈特认为,大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定位于理解社会的变化。因此,大学常常以优越的观察者自居。实际上,社会的巨大变革不断地改变着大学的定义。在新千年的前叶,大学的地位再次发生了变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文化已经成为大学自己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从高高在上的观察者,变成了社会变革前沿的行动者。<BR> 美国夏威夷大学校长大卫·麦克莱恩:“岛状地球”对大学提出新要求<BR> 夏威夷大学校长在其演讲“岛状地球与21世纪的大学”中指出,经济的全球化使各个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相互依存,整个地球越来越像一个岛屿社会。岛屿社会推崇的价值观包括,强烈的社区观念,社会成员相互尊重和紧密联系,珍惜有限的资源。21世纪的“岛状地球”将使这些价值成为整个世界的重要价值观,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大陆上的各个国家彼此联系更加紧密。而过去,这些观念在一些国家和大学中是比较欠缺的。<BR> 夏威夷大学的发展策略深受岛屿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的四大目标全部致力于与当地社区建立紧密联系,为公众服务。具体包括,为处境不利群体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通过知识创新和新技术的市场转化,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为夏威夷州培养劳动力,满足各种行业的人才需求,包括医疗、基础教育、建筑业和信息业等;通过帮助高中生为进入大学作好准备,提高大学新生的入学率,增加夏威夷州的教育资本。研究显示,目前夏威夷州25岁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不如40岁人口,这种教育上的滞后影响了夏威夷的竞争力,这就是夏威夷大学特别关注促进当地教育发展的原因。<BR> 大卫·麦克莱恩校长表示,夏威夷大学的职责使命、与公共政策的联系,以及在促进多元文化和人力资源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将为同行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发展模式。<BR> 2、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能否兼顾 <BR> 尽管当今世界的大学已经被人们赋予各种各样的新使命,但是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是不可动摇的。因此,大学应该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BR> 日本立命馆大学校长长田丰臣:公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中心在向大学偏移<BR> 日本立命馆大学是历史悠久的著名私立大学,该大学校长长田丰臣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在改变大学的使命,从过去的培养精英转变为培养全球公民和知识型社会的领导者。<BR> 他分析指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教育功能的变化。首先,公共教育的中心从中等教育上移至大学水平的教育。其次,教育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加入了全球视角和全球性的知识。第三,大学在职业教育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承担起过去企业和职业学校的一部分责任。传统的职业培训机构无法提供涉及高新技术方法的培训,因此大学,特别是大学的研究生院率先承担起了这部分职业培训的使命。<BR> 长田丰臣校长介绍,立命馆大学非常注重多元文化人才的培养。早在2000年,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成立,来自78个不同国家的2300名学生与日本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如今,该校的许多毕业生到日本企业工作,并推动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打算在明年开展一项计划,通过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合作,让更多的亚洲学生到日本学习并到日本企业工作。<BR>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戴维·帕弗瑞曼:发展批判性思维是高等教育的长远价值<BR> 尽管诸如“大学教育应该顺应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观点,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引用和传播,但是,论坛上也有不同的声音。英国牛津大学的帕弗瑞曼教授掷地有声地提出了“高等教育高在何处”的疑问,引发在场听众的思考。<BR> “高等教育重要吗?相比于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它有何特别之处?所谓的‘高等’指的是教育质量层面,还是仅仅因为它所处的阶段?”在一连串的问题后,帕弗瑞曼教授指出,当前英美两国高等教育的概念泛化,管道疏通、汽车修理、美容美发、高尔夫管理等都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大学课堂,并且许多人将其视为大学对社会更负责任。如果大学仅仅通过熟记讲义、计算机化标准测验的方式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那么大学将不能再称之为大学,而仅仅是中学教育的延续,或者更像是成人教育。<BR> 帕弗瑞曼提出,真正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而不是仅将目光盯在三四年后学生走出大学校门时的短期结果。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这就需要大学提供一种通识教育,或称之为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使学生学会批判地、独立地、积极地思考。这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之处。<BR> 3、国际化发展与传统文化能否共存<BR> 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对于大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用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托马斯·威尔姆森的话来说,当今世界的大学走到了十字路口,摆在他们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大学希望自己尽可能跻身国际学术圈,从事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一是希望在保存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上起到重要作用。虽然这两项任务并不冲突,但明显存在着相互拉伸的张力。<BR>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副校长托马斯·威尔姆森:英语不是威胁,而是一种创新的可能性<BR> 不同文化间的影响在大学的语言政策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在当前以英语为基础的国际学术秩序下,非英语国家的大学应该作何选择?<BR> 托马斯·威尔姆森校长介绍,芬兰的大学从前就有双语教学和尊重多元文化的传统。赫尔辛基大学使用芬兰语和瑞典语两种语言教学。近年来,随着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英语也逐渐成为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语言。有人认为,国际化和以英语为中心的教学对大学发展本民族文化构成了威胁。事实上,无论是已经实行双语教学的大学还是使用单一教学语言的大学,都感受到了来自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英语世界的压力。但托马斯·威尔姆森说,在他看来,多一种语言就是多一种可能性。多种语言的背后是多元文化,这不仅是大学的资源,也是全社会的资源。<BR> 开放的文化和多样性的语言是营造创新社会的重要方面,而大学应该在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上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往往也是创新中心,而世界一流大学的地理分布也与二者相近。因此,大学是形成创新环境、创新阶层的重要力量。大学所做的不仅仅是吸引创新阶层的成员为其工作,而是致力于促进鼓励多元文化的社会氛围。而大学的语言政策有助于这种作用的发挥。<BR>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施春风:大学兼备功能使命与教化使命<BR> 来自东亚、东南亚各国的大学校长普遍认为,虽然曾经经历了向西方学习的阶段,但今天已不能满足于接受和模仿西方文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应遵循某种单一的道路。<BR> 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施春风提出,几十年来,日新月异的科学和技术造福了人类社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物质条件改善和经济收入的增加。然而,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世界的和平和所有人的美好生活。因此,我们不仅应该精通科学,还要关注自我的和谐。<BR> 施春风校长认为,教育能够起到这种作用。21世纪的大学应该既承担功能使命,又承担教化的使命。所谓功能使命,就是促进知识资本的发展,而教化使命则与人的性格等精神层面相关。他说:“很显然,科学和技术本身不是社会的全部。科技的创新并不能使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迎刃而解。我们需要一种智慧去理解知识的局限性,以一种符合道德和伦理的方式运用知识。这就是我所说的大学的教化功能。”<BR> 施春风认为,中国的大学在承担起教化使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孔孟老庄等许多思想大家。历经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很有意义。<BR> 施春风校长说:“我希望亚洲的崛起超越科技和经济领域,涵盖文化和文明。古老的东方诞生了许多智慧思想,我们应该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新和采纳这些传统思想,并以此来为共同的全球文明作出独特的贡献。” <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