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大学,是否还能改变命运

2008-04-07

<BR>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元代高明在《琵琶记》里的一句话,从此,“十年寒窗”刻骨铭心,更让每个读书人以此自鞭。 <BR>多少年,弹指一挥间。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求做官,进而改变一生;上世纪末以前,大学也好比人间天堂,知识改变人的命运;那么当下的大学呢?随着大学扩招风暴的不断席卷,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是否还能改变命运呢?知识创造财富,可如今,能力二字似乎更为世人所推崇,读大学究竟又有何用?学生为之彷徨,家长为之担心,学校为之无奈!笔者将从以下三面浅谈。 <BR>(一) 上大学,不上大学<BR>不知何时起,我们对大学开始顶礼膜拜,期望她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前程,然而在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之后,我们的命运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中。 <BR>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大学毕业包分配,考入大学即意味着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工作的确定性给大学生带去了心灵的安逸,无忧无虑,对于农村的孩子更是意义非凡,大学对于他们就是人生的希望和出口,唯有知识能带他们离开那一方贫困的土地,大学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BR>然而今天,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就业而苦恼,当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人们不禁要问“大学是不是白读了?”“大学还能改变命运吗?” <BR>笔者认为,无论大学是否还能改变命运,上大学和不上大学终究不是一个概念,绝不仅仅是学历上的差距。以前的大学将太多确定的、有益的东西摆在世人面前,让人踏踏实实地去受用,现今的大学则更多的是不确定性,得益还是受害亦或是无用完全靠自己去把握,大学给了每个人足够的自由和选择,每一个路口可能都是命运的转折点,而能否意识并抓住则在于每个个体本身。从这一角度看,大学似乎更能改变命运,且主宰者是自己。诚然,我们不可忽略当下社会的现实,现实中,可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工作不如未上大学的,挣钱亦不如他们,可能读了大学的人的一生依旧平平,更谈不上改变命运,可绝不应以此否定大学的意义。读大学,读的更是一种气氛、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经历了四年大学生活的人无论在认识上还是思想上总归是有所发展的,更能够感受到在中学阶段和社会上无法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大学,依旧值得每个人去追求、去努力!<BR>(二)重点大学,普通大学<BR>谈大学是否改变命运,我们不免要谈到大学的差距问题。近年来,中国高校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附属”于名牌大学的独立学院的兴起,加之高校扩招人数的剧增,大学本身的含义真的要引起我们的思考了!不是光有大学的旗号就可以称的上大学,只有虚名的大学谈何改变命运?然而,现实的很多问题是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的。 <BR>中国大学的等级划分还是相当鲜明的,从北大、清华更知名学府到下等的所谓的大学,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相差甚远。当大学的起点已明显落后于他人时,所失去的不单单是教学质量的欠缺,更是人生的许多机遇,而机遇往往正是改变命运的重要法宝。正如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存在的……重点大学、发达城市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而一般的院校、偏远地方的大学则不会有那样的机会……虽说机会是人创造的,虽说事在人为,可客观条件未尝不是更重要的呢?话说回来,不是人人都能进入一本院校、名牌大学,笔者这里所需要强调的是,大学也有大学的差距,甚至是决定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如今,要想让大学改变命运,必须有力争一流的勇气和决心。<BR>(三)中国大学,外国大学<BR>上个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公布了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北大排名第36位,清华第40位,几乎与此同时另一种关于世界大学的综合排名也在网上出现,北大清华则根本没有跻身前200强。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始终存在着很大差距。近年来,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有关部门也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未触及根本。长久以来,中国的大学充斥着太多的形式主义,教育理念也值得商榷。如果说中国的大学在世界不断发展的今天不能再改变命运,也未尝不与此有关吧! <BR>大学,作为通往社会的桥梁,却未能完成应有的责任,未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有多少大学真正重视的是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且付诸实践了呢?说到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美国的大学。美国大学让世界羡慕,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切实的贯彻到每一个人身上,美国人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接收最好的教育,以发展个人的天赋与能力。美国的教育培养出的是真正的社会的人才,是有自己的思想的。<BR>现今的社会,已无法简单的对大学的意义下论断,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大学依旧是命运的重要转折点,依旧是人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可大学究竟改变着什么、意味着什么只有自己才知道吧。或许大学已不再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却仍然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亦或许大学从未改变命运,真正改变命运的是我们自己!<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