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使命。其中,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两大基本职能,以体制内形态运转。而大学服务社会的使命应以何种方式实现,使之契合社会需求,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大学共同面临的一个课题。 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社会服务的水平比较低,无法产生高水平的成果,普通大学可以多做点,而高水平大学就不需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偏见,也可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一所大学立足地方,不能为地方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怎么能成为中国和世界的一流大学呢?在西方发达国家,任何一所著名的高校,它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上,为当地培养人才,为当地提直接的服务。没有斯坦福大学,就不会有著名的“硅谷”;而剑桥大学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使剑桥科技园欣欣向荣,对地方经济乃至英国经济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西方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大学的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更应该围绕“顶天”和“立地”来做文章。一方面,高校要站在关系国计民生全局重大课题的前沿,为解决问题作出回答,作出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的成果,这就是“顶天”。同时,高水平大学也要“立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真正贴近经济社会的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问题,不断造福于人民群众。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高校巨大知识和人才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的利益、社会的财富和人民的实惠。 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就是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动力,作出了很多创造性的成果。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如浙江大学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和浙江省、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紧密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大大增加,学校自身发展的步伐也就更快了。 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依大学而盛。我们相信,通过这些高水平大学的引领作用,更多高校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大学和地方都将在合作中共建,在共建中共荣。<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