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有媒体报道,高校新生报到时被所谓的“校园潜规则”弄懵了。一些高校的校园网上有学生贴出《大学新生入学全攻略》的帖子,向新生介绍如何规划4年的大学生活,其中特别提到大学新生要多参加学生社团,以后还要想办法挤进学生会,要学会和班主任、辅导员搞好关系,要认老乡、请吃饭、结识学兄学姐,如此等等。<BR>初读此文为之一惊,直叹如此恶俗的文字何以在校园网上不胫而走。就笔者所知,时下在高校学生中,这并非主流,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值得肯定,要相信大学生的鉴别力。<BR>当然,大学生并非生存在真空中,会受到社会风气、官场习俗的影响,这就需要高校针对社会大环境和网络社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特别是大新生的指导。学生社团的宗旨应该是为学生践行信仰与追求提供机会,为学生增长能力、积累经验创造条件。当学生干部类似于做一名志愿者,收获的是责任心和协调能力。一位高职院校的校长曾对笔者说:“有些合资企业来招工时不听我们介绍,七八个人对每个面试的学生提出各方面问题,再合议综合评价,但每次都能把优秀的学生干部挑走。”<BR>如果像报道中所说的那样,高校学生社团中出现了有人“官瘾”十足,热衷于头衔,动不动支使别人,眼里盯着经费支配、社交机会等现象,那就要修订学生社团章程,充分发扬民主,换掉那些行为不端的人。<BR>另外,本周笔者还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大学当学生干部的种种好处,还把争取保研、得奖学金的“技法”研究得很透。据笔者所知,保研、评奖在大学是要经过严格评审的。笔者一位大学书记朋友说,以功利眼光看待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在高校并非主流。怀有正确目标参加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成长其实是很有好处的,有些学生只注重读书,不利于其全面发展。<BR>但是,不能否认这类文章代表了少数学生的视角,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重视。这些年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学生就在充满竞争的环境里成长,从小学到中学,再到上大学,有些学生已经不适应在没有竞争的环境里与人和谐相处。有的孩子从小就有爹妈四处走后门拉关系铺路,甚至不适应公平竞争了。这不仅仅是价值观念的严重扭曲,更是心态不健康的表现。<BR>这种情况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实际上,世界上各种主流文化都摒弃投机钻营、自私偏狭。少数大学生的这一心态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毕业后他们将很难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