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温总理给我们上课

2009-10-20

关于什么叫重视教育和应当如何重视教育,温总理为我们作出了重要的表率。

这不仅意味着一个重视教育的政府官员,应当拿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到学校和教室;更重要的是懂教育和爱教育,这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在北京市最好的学校听课,并没有妨碍温总理得出如此清醒的判断: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这一点从照片上就可以发现:温总理6个初二的同学中,5个是近视眼,而这只是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最表面、最外在的表症。在这样的重点学校,有许多问题其实是经不起追问的,例如学生的学习时间、课业负担,学生的幸福感,以及学生的家庭背景构成。 温总理不是一般地重视教育,主要是重视改革教育。这不仅出于教育的责任感,而且出于对教育现实、教育问题的认识。显而易见,发展不等于改革,发展不能代替改革。当前我国存在的严重教育问题,主要已经不是供求关系、资源短缺,而是改革滞后,改革乏力,政府缺乏有效的作为。

因而,温总理的发言,在我看来是一种大声疾呼:“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他对教育改革的认知同样清晰而深刻。他倡导的是三个层面的改革: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办学体制和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这三者之中,观念更新具有基础性,需要树立新的教育理想和培养目标,突破来自科举时代和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唯书唯上、刻板划一、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文化,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及启发式教学、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等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形成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的共识。真正的教育改革,应当体现在教室之中、教材之中、教学过程之中。但是,为什么素质教育、启发式等许多好的教育理念并不能改变现实,应试教育人人喊打却打而不倒,甚至愈演愈烈?

温总理接触到了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育家办学”。微观的教学过程的变革,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学校的活力、特色,并不是靠行政化的控制能够产生的。这直接指向了教育制度的变革。中国这个曾经盛产教育家的教育古国和教育大国,为什么教育家日渐稀少,是一个严肃的真问题。只有通过政府转变职能,改变“教育部办学”、“教育局办学”的格局,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向学校赋权、向校长赋权、向社区赋权,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文化。当然,教育制度的变革还有其它许多方面,包括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的教育治理模式,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共教育财政制度、教育督导制度、考试和评价制度等等,都是需要在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中破题的。

近年来,温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的渴求,这也是老科学家钱学森所耿耿于怀的:“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我们的基础教育还是不错的,本科教育也还不错,美国人都承认,还要向中国学习;主要是研究生培养有问题,创造性不足。然而,这完全是似是而非和自欺欺人的。大学有大学的问题,但中小学的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深刻,基础教育的现实,才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小学炽烈的择校竞争、考试竞争,沉重的学业负担,奥数竞赛的金牌和名目繁多的各种证书,正在把许多儿童引入“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的歧途,使他们从小就被考试压倒,从一上学开始就厌学。如此这般,怎么能指望他们在大学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因而,今天最需要的,首先是改善我们的基础和土壤,创设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是恢复教育树人育人的基本宗旨,是保障基础教育的正常秩序,是依法保护少年儿童,保障他们休息、娱乐和健康的权利。

保护他们的童年,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就是保护民族的未来。而且,首要的目标是解放小学生!由此,不能不谈到爱。如同温总理引用的霍懋征老师的名言“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温总理也曾谈到,办好教育不仅要靠财力,而且要靠“心力”。的确,只有钱是不够的。面对从幼儿园开始就感受压力和痛苦的儿童,面对沸腾的舆论和要求变革教育的强大社会压力,我经常困惑为什么这些严重的教育问题就是得不到解决,许多教育官员依然自我感觉良好,坐而论道,对这一现实视若无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无所作为?我想,他们所缺乏的,正是温总理所体现的这种对教育、对孩子、对国家民族真挚而深沉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