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朝哪个方向发展?能否打破“一考定终身”?一系列新政策让高考话题持续升温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考试,高考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
近日,北京等地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清华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系列新政策出台,让高考话题持续升温。
“新课改高考”新在哪?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基础教育变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4年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这意味着,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行与之对应的新高考。教育部此前出台的《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制订新高考方案定了基调。从2007年开始,新课改后的高考已举行了3年。
2010年,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5个省份将实施“新课改高考”。届时,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将达到16个。
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很明确,这轮全国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加强对高招考试、录取和中学综合评价的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其新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高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二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要求考试内容与高中新课程内容衔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三是在考试科目上,除语、数、外和相关科目(即文综或理综)外,也可根据本省实际设置其他科目,是否增加选考内容以及选考内容的比重等,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