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学术观点 - 正文

山大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在教育界引起震动

2011-04-28

据报道,在山东大学最近公布的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校长徐显明的名字悄然消失。据悉,在此之前,已有吉林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的校长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一校之长不再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的代表,这一变化意味着什么?校长退出学术委员会能否成为高校去行政化的一个积极信号?

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是高校去行政化的破冰之举,也有人认为推进高校“官学分离”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这一事件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

其实山大校长的举动并不新鲜。

早在2003年本报《学术自治点燃中央教科所久违的激情》一文就曾报道过中央教科所原所长朱小蔓领导的民主选举学术委员会的行动。

2002年12月,刚上任5个月之久的中央教科所新任所长朱小蔓和她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探索性地组织了一场民主选举学术委员会的行动,让学者们不受干预地选出自己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当时,朱小蔓当选学术委员会委员,委员们希望作为学者的她出任主任,但她坚持按照条例规定不参加主任的选举。

最终,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陈云英和民进北京市委委员程方平两位少壮派学者在首次民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当年,中央教科所赋予了学术委员会新的功能:进行学术上的高层策划、智慧咨询,促进学术交流、提供学术判断、规范和引导。

业界曾评论说,所领导不在学术委员会里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可以使学术委员会更好地进行学术畅想、呼吁、批评、诊断,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保持学人应有的独立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