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恩 张 健 赵 欣
摘 要: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钻研和积累经验。对于新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首先要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同时应具有进阶意识,并不断努力。进阶条件更加彰显教师的教学水平,体现教学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作为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应更加注重参考进阶条件,勇于创新、不断突破。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基本要求;进阶条件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博士后,科研工作已有一定的训练和功底,但教学能力却很少得到锻炼。应该在从教之初,投入较多的精力,给自己打好教学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教学素养和习惯,这会使自己终身受益。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把教学作为自己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志做一个使党和人民满意、广受学生欢迎爱戴和同行赞誉的好老师。为了培养有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爱党爱国、无私奉献、敢于担当、勇于奋斗、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的一流人才,还应该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断探索,追求完美,以高度的敬业精神锻炼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
一、深入钻研教育教学,精心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基本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质量。
1.基本要求
(1) 学习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关于教育的理性认识,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缺少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锻炼,对教学基本规律和教学基本原则了解不多。青年教师只有掌握必要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教育理论的方法,才能摆脱经验和感性认识的束缚,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2) 深入钻研教材。当今大学青年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容易轻视本科的教学内容。实际上,过去学过的知识不一定都懂透了,往往教过一两遍后才理解得比较深入;即便懂透了,并不一定能讲清楚,特别是能让本科生理解。所以,要认真深入地钻研教学内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出发,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发掘知识和思政的融合点。这些是教学设计的基础。
(3) 设计内容体系。要明确本堂课学生应该学到什么。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考虑怎样提出问题、引入概念、展开内容、深入剖析,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才能让学生学到手,才能启迪学生思维,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当然,不一定完全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开展教学。
(4) 设计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摒弃灌输式、保姆式教学,设计有效的师生互动,着重启迪学生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深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2.进阶条件
(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指导我们落实“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相对于理论,理念更具有鲜活性、创新性、指导性。当今时代已涌现出很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年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者、实践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地学习和实践,不断更新认识、改进教学。
(2) 更新教学内容。一般来说,全国通用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师特别是专业和更新较快课程的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定位、专业的要求、学生的层次等因素,努力按照“金课”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删除一些不必要的陈旧内容,增添一些现代、先进且能被学生接受的内容,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3) 着眼教书育人。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着眼于提升学生能力,恰当地融入思政元素。思考通过什么知识点提升什么能力(发现、理解、分析、模拟、实验、解决、应用、创新、自学,以及不同学科特有的能力);探索如何将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合。
(4) 改革教学模式、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对不同规模班级加强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自学、讲解、研讨相结合,以及板书在内的各种多媒体互补等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设计课程的教学,包括学情分析、期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组、各段时间的分配、教与学的具体组织、效果和质量的检查和保障等。
二、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面授,也就是面对学生的讲解,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主要部分。在各种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中,教师的讲解(包括启发引导、评论总结)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基本要求
(1) 严肃认真。把每次讲课作为一次演出或讲演对待,赋予热情,兢兢业业,精神饱满;杜绝科学性错误;给学生以正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言论。
(2) 面向学生。教师面向学生表现出的是教师的自信和人与人交流的亲切感。教师不应总是面向黑板或屏幕,而要用眼神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用语调、表情、肢体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全神贯注和兴奋的面部表情会激励教师的激情;而察觉学生精神的涣散和木讷的表情,应及时调整、改进教学。
(3) 条理清楚。教师要明确本堂课讲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讲哪几点。板书或屏幕上要有明确的标题,讲解思路要清晰,要有逻辑性,注意上下内容的关联。
(4) 重点突出。教学重点处可放慢语速,加重语气,以便引起学生注意。也可用“对这个概念或问题做下面几点解释”“同学们要注意下面几点”等语言引起学生注意。
(5) 激发兴趣。问题的引入尽量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学生能接受的相关专业问题;围绕问题逐步展开,分段解决,不断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使学生保持不断深入的求知欲望,在易犯错误之处可设置“陷阱”,以加深学生印象。
(6) 语言表述。要用普通话,口齿清晰流利、准确、简练,尽量避免语病,音量要使后排学生能听清楚。音调不要平淡无味,应有起伏变化。讲解要从容不迫,快慢适度,要有必要的停顿。讲课不是背讲稿,也不同于朗诵,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跟着思考。不要啰唆重复。如果感到未讲清楚或感到多数学生未听懂,可用“重讲一遍”或“再讲一遍”等语言,把学生已分散的注意力调动起来再讲一遍,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7) 文字表达。文字表达一般采用 PPT 和板书两种形式。教师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特点结合使用,相互补充。动画、图表、小结,以及需要讲解且文字较多的定义、定理、重要结论等可以使用 PPT,便于学生清晰理解和节省时间;演算、推导以及展现逻辑思维的内容,采用板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同步思考。PPT 以清晰、简明为第一要素,应保证后排学生能看清楚(包括图表中的注释)。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应多加练习。字迹不要过于潦草,但也不宜为了工整写得过慢,大小、轻重要以后排学生能看清(包括脚标)为准。注意简明,不宜过多,避免与 PPT 重复。
(8) 教学仪态。教师在课堂上应穿着整洁,举止大方,态度亲和。可在讲台上甚至台下适当走动,避免呆板地站立不动。
(9) 教鞭使用。对于理工医类课程以及需要在图表上解释的内容,建议使用教鞭而不是激光笔。教鞭的使用至少有两大好处:第一,指的准确,而且可以借助教鞭的移动明确流程,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思考。第二,使用教鞭时教师必须站在屏幕旁边,这样可将教师的肢体语言、表情与讲解的内容密切结合,增强吸引力和教学效果。
(10) 课后反思。要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听取学生、同行老师的意见建议,发掘在内容组织、讲解方法和表述等方面的不足,促使自己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2.进阶条件
(1) 要有激情和感染力。讲课要对学生有吸引力与感染力。激情不等于提高音量,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激情首先来自对教学的热爱。把教学作为自己乐于从事的事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场所,这样才能潜心地投入。激情和感染力来自对所讲内容的兴趣和感情,这就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对所讲内容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觉得“有新意、有讲头”,照本宣科是不可能产生激情的。只有对所讲的内容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激情还需要信心作为基础,要充分备课,对所讲内容要很熟练,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去发挥。
(2) 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启迪和创新能力培养。
首先,揭示概念和理论的实质。知识经过人们的整理,往往将创建者最初“火热的思考”变成了“冰冷的美丽”。教师在讲解中要善于揭示并引导学生去领会那些“火热的思考”。对于概念和理论要讲清它们的来源,揭示它们的实质,显示它们的重要性,而不应停留于定义、定理的字面解释。
其次,讲道理,讲思想。要讲“是什么”,更要讲“为什么”;要讲“怎样做”,更要讲“怎样想”。“是什么”“怎样做”主要是传承知识,“为什么”“怎样想”才是传承思想。领会了“为什么”“怎样想”,才能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才能进一步改进和创新。解题要先讲想法,再去推演,尽量让初学者不感到奇怪和突然,而是自然而然。
再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不仅注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要启迪和激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认真求证。
最后,将科研融入教学。教师应将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恰当地融入教学内容,将自己学习与研究的思维方法、经验和体会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了解问题发展的脉络,领会研究与发展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与研究思路。
(3) 有效采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
首先,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和学习平台,促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朝着“教学方式混合化、教学资源开放化、学生学习个性化、学习过程社会化”方向转变。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网上资源,建立先进的教学平台,积极探索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其次,团队学习,翻转课堂,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以及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是提高教学效率,弥补传统教学法的缺陷,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活跃思维,灵活应用。二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四是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和指导帮扶。五是利用网上优质资源和课余时间开展移动式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内容特点混合式地灵活选用;要加强组织和引导,重点指导帮扶,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
最后,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要精心地选择内容,设计流程;明确预习或自学的要求,加强指导,创建督促检查方法以保证要求的实现;设计恰当的互动和能激发兴趣便于讨论的问题,善于组织讨论,调动课堂气氛;安排重点讲授和优质总结;指导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参与课题研究,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地钻研、实践、总结、改进,关键在于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高标准要求自己。当今,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一定要不忘做一个好老师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热爱祖国、赤诚奉献、勇于担当、奋斗创新的一代新人。
(来源:2021年第9期《中国大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