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 王小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相互作用以及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所展现的科学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以物理学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体系、科学思维与能力训练。同时,物理学以深邃厚重的历史底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洞悉万物的科学思维、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潜移默化的人文价值和引领科技的基础作用,为大学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元素与资源,也铸造了物理课程的鲜明特色。
2020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要务为主线,部署高校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面向广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通识性必修课程,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和优势,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应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创新作为。
一、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站位、理念和要求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和信念,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这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总方向和总要求。
(1)把握好课程思政新站位。站位关乎课程思政建设的立场、方向和境界情怀。各类课程教师都要充分了解课程思政的大背景和所面临的新挑战,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和立场想问题、建课程、抓教学、做教改。要清晰地认识到,所有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德育为先”,首先要教育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目前,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尚存有一些认识误区和盲区,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现象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课程教学中如何融汇和体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人类进步、家国情怀、人文价值等,都还存有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和差距。其问题实质是,站位不高。因此,课程思政首先要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站位高度来认识。只有把握好新站位,才能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才能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质量。
(2)把握好课程思政新内涵。以立德树人宗旨统领课程建设,既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的更新与升华,也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德树人是具体的,不能空论。需要从新的视角和时代命题,探索立德树人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新途径、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方法,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的知识体系、教学体系、实训体系和考核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其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体系,激发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活跃、创新活跃和身心活跃,实现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同频共振。
(3)把握好教师课程思政新能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项教学活动,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精气神。实践表明,教师的思维、能力、素养和作风是教育学生的“隐形教材”,对学生具有“大先生”的影响。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许多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的坚定信仰、渊博学识、行为举止、言传身教,总是让学生真心喜爱、回味无限、终身受益。目前,部分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除在思想认识上有束缚、视野上有局限外,还存在能力不足和本领短板,“不会做、不知怎么做”现象比较突出。同时,由于高校也存在一些政策指挥棒的偏差,教师的教学投入不足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学术功利性倾向较重,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品行养成、素质提升更显不够。因此,开展课程思政对教师的思想觉悟提升、知识结构更新、能力水平提高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加强教师思政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热爱学生、精心教学、潜心育人,激发做好课程思政的潜能,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是做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素。
(4)把握好课程思政新机制。目前,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还基本处在号召多、动员多、办法少、行动少的状态,也存在标签化、拼盘式、生搬硬套、简单“加法”等现象 。如何激发广大师生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科学评估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如何设计、凝练和共享课程思政案例资源,如何创新课程思政教法、范式和技术等,都需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与实践。因此,加强课程思政的体制机制建设,做到成效上有评估、政策上有激励、制度上有保证、条件上有保障,激发课程思政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课程思政合力,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探索立德树人引领的物理课程建设新途径
思政教育元素与物理课程建设相互融合,是课程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基础,需要做好“五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物理课程之所以是一门独具鲜明特色的思政教育课程,就是因为物理课程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界各类认知和运动规律的探索历程,包含了科学家对科学和真理孜孜不倦的艰难求索等极其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因此,设置以立德树人为引领的物理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案,将课程思政理念、目标、方法转化为丰富生动的教案、教材、课件与教学实践,用好物理思政教育素材,使物理教学更加自然地担负起融知识、规律、方法、价值为一体的育人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潜质。要持续挖掘物理课程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和提炼,构建相应的案例库,使物理课程育人素材更加丰富。
二是始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理念。开展课程思政要始终准确把握好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征、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 ,在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训练和考核体系等方面都要突出关乎学生的家国情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四位一体”的作用,增强物理课程思政教学的互动性、体验性,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切实把学生的思想、志向、精力、热情和兴趣引导到科技前沿、社会需求、为国服务、国际竞争、人类发展上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奋斗精神。
三是始终坚持物理课程的高质量建设。课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人才质量高低与教学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要结合物理课程思政建设,对现行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构,优化教学内容中经典与前沿、系统与交叉、理论与应用、标准与多样的关系,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呈现出的新形态、新业态、新常态,物理课程要与时俱进,要体现物理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物理教学反映科技前沿和时代特征。探索开展以物理前沿进展、实际应用、创新训练等为主要内容的案例教学模式和问题导向的研讨教学模式,启迪学生探究科学奥妙的好奇心,使学生善于质疑辨析,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是始终坚持提高教师政治品质和教学能力。实践表明,好教师的思想境界、胸怀站位、言谈举止、人格魅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师的身体力行就是一种隐性的思政教育。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要培养学生有家国情怀,教师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和宽广胸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首先要有社会使命担当;要培养学生视野宽广,教师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因此,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师的政治意识和使命担当,做到思想认同、理念认同、责任认同,争做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同时,组织教师对新时代教书育人规律开展系统性研究与探索,推动物理课程教师与思想理论课教师联合开展教学研究,共同探索“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
五是始终坚持物理课程的人文价值。突出物理课程的人文价值,就是在教学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物理科学与人文、哲学之间的关系、物理科学中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科学规律,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发展史,坚持知识传授的显性教育与思想引领的隐性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拥有历史的思维视角。在遵循物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受到优良传统教育和现代科学教育的熏陶,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报国志向,同时也提升物理教师的人文素养。
三、推进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若干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创新思政课改革时指出,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这“八个统一”对于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要坚持正确的课程思政定位。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将师生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美国教育家乔治•凯勒在“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中指出:“对一所大学来讲,如果不了解它的学生在学习什么,学校对学生施加了什么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变革有什么建议,那么,这样的大学是不负责任的”。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课堂教学具体落实、教师身体力行、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的工作格局,切实将课程思政内化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具体行动。结合教学落实好“三全育人”,实现知识性与价值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促进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的培养。
二要强化教师的能力水平培训。要大力度培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本领与质量,切实发挥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实践不断自我建构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为了满足自己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上学求教的。他们只有找到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准确位置,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各种积极影响,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主导性。要积极组织和支持教师探索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通过名师示范、教师培训、教改研讨、“课程思政工作坊”等措施,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以及多学科之间的融合、交流、互动,共同探索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实现教书育人的协同效应。
三要充分运用物理课程所特有的优势特色,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究、交流和参与程度,抓好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内容优化、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平台的改革创新。认真梳理和总结课程的优良传统和改革经验,开展交互式示范观摩讲授,更好地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要组织有情怀、有特点、有优势、有基础、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挖掘课程思政案例和编著代表作,构建高质量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并根据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实际成效不断拓展。
四要发挥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推进课程思政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好政策“指挥棒”的作用。在课程质量评估中,要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指标,把开展课程思政作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的重要监测点。要制定有利于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激励政策,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贡献智慧与力量。构建科学、客观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估体系,为课程思政建设保驾护航,营造良好的课程思政环境与氛围。
初心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使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感受到做好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的重大责任。我们将坚持“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落实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与改革中,落实在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行动中,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来源:2020年第10期《中国大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