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实践及反思——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2018-06-07

华中师范大学 张凤华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以信息化推动、引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化,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创新思政课教学、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积极尝试。

华中师范大学从自身条件出发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从2014年春季开始,逐步推进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将大学生思政课的4门必修课程的讲稿、课件、视频、参考资料、课堂讨论、作业、测验、实践教学活动等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搬到了云平台,实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两者学时各占总学时的1/2。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评价实现了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基于此,笔者将对华中师范大学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规律,进而提高信息化下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实践

(一)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和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信息加工活动建构对客体的解释。每一个主体原有的知识背景是不同的,不能将每个主体的学习假设为同一起点、同一背景并达到同一目标,学习是不同主体对不同背景产生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学习的目的是建构个体自己的意义,而非重复他人的意义获得‘正确’答案等。”基于此理论假设,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如下教学思想: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是新知识的建构主体,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第二,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应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第三,倡导协作学习。每个学习主体有独特的方式理解世界,师生间的沟通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学习。第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在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中,我们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思政课教育教学目标、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华中师范大学办学理念和条件、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因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

(二)教育教学目标: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能力教育“三位一体”

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起着引领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受教学目标的制约。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变,教学目标不能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没有变。”

思政课既是传授知识的课程,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培养的课程,更是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一方面,云平台上的思政课教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线上的教学资源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自主学习中培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隔周一次的线下授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充分领略真理性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情感和养成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从以课堂教学为主转向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

云平台上的思政课教学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传统课堂面授和云平台线上自主学习各占一半学时的方式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感到“我的课堂我做主”。在线上学习环节,学生们围绕具体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在讨论区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在线下教师面授环节,教师讲重点难点、讲思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不再是一个“灌输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助者。

云平台把实践教学与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聚焦社会问题,教师提出或各学习小组协商提出调研课题,学生们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分工合作,进行线上和线下社会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在云平台提交调研报告,在面授课堂上展示调研成果,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衔接、实践教学深化和延伸到课堂教学。

(四)教学内容:突出问题意识,实行专题教学

在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时注重突出问题意识,提炼教学内容,进行专题教学。在认真研读教材、遵循教学大纲、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注重巩固知识点,把握重点,突破理论难点,反映热点,精心设计若干专题,把教材体系转换成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相匹配、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学生在云平台上按专题自主学习线上的教学资源,接受真理性知识,增强政治认同,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线下教师授课中,教师讲思路,讲重点、难点和理论热点,学生参与讨论,使线下讲授的问题与学生线上学习急需解惑的问题对接。通过线下授课,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和人格激励,体验教师对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的坚守,使学生充分领略理想信念的魅力,激发学生追求正确的理想信念和真善美的情感。

(五)教学方法:注重协作式学习、研究型学习、讨论参与式学习

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等诸因素的综合考虑,我们主要运用了协作式学习、研究型学习、讨论参与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协作式学习:我们将80人的课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依据教学内容,梳理出若干教学问题或由小组提出教学问题。各小组围绕教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进行研讨、形成结论性认识,再在课堂学习中分享。社会实践活动也按学习小组进行。依据调研课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问卷,进行调研,共同完成调研报告并分享调研成果。

研究型学习:教师在对教学逻辑结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等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问题,激发学生求知动机,启发学生思维,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云平台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理论知识探究中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科学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坚定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讨论参与式学习:不论是云平台的线上学习还是线下的面对面授课,注重梳理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学习、研究、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从注重终结性评价转向注重过程性评价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评价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检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强调要“重视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使评价最大限度地有助于课堂教学。”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案如下: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由平时学习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构成,其中平时学习过程评价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占比80%,期末考试在学生成绩综合评价中占比20%。学习过程评价成绩由线上学习时长、云平台上的讨论参与情况、线下课堂参与讨论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测验成绩、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线下教学考勤等多种因素构成。

过程性评价的强调扭转了学生们考前突击、一考定乾坤的现象,既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从理论支持、目标设立、理念创新、内容优化、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要素入手,我们构建、实践、完善、规范了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二、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反思

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教学实效已经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教学模式赋予了学生学习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在协作学习中懂得沟通和协作,在研究型学习中学会批判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第二,充分激发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难以具有实效性,教学压力催生教学动力,教师对信息化与思政课教学融合规律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并充实整合进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框架中。第三,扩大了思政课教学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中青在线、《湖北日报》《长江商报》等多家媒体、报纸采访和报道。

由于该教学模式实施时间不长,教学效果并不显著,该模式的得与失需要以后的教学实践来评价和检验。但作为一名教育者和该教学模式的亲历者,需要对该模式进行一定的反思,进而在教学反思中逐步完善该教学模式,在教学反思中探索信息化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正确处理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引导作用的关系

思政课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应承认每一个学生个体独特的知识、经验、情感、能力积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支持学生对教学活动多样化、个性化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求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主体作用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个别教师把云平台的自主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有时“缺位”;有的教师把部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来主讲,但教师引导和点评“不到位”;有的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没有很好地与平台上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对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教学“越位”致使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不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必须正确处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引导作用的关系,教师正确的引导作用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保障,“实行网络教学后,教师的主导性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要加强。”教学相长,互相交互,共同参与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构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把方法交给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知识构建比知识记忆更重要,要“授人以渔”,不能只“授人以鱼”,华中师范大学提出:“把方法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第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观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不能只有“学生”没有“教师”。

(二)正确处理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师授课的关系

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师授课的结合是华中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总结。华中师范大学思政课开设了“传统课堂”、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全程在线学习的“网络课堂”进行教学,经过几轮教学实践和绩效比较,发现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教学实效最明显。

全程实施线上教学,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知识积累和自学能力有限,思政课的知识性、政治性、理论性的特征决定了全程实施“线上”教学实效不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难有新意和创意,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的激发和主体作用发挥受限,教学效果有限。将线上学生自主学习与线下教师辅导授课结合起来,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引导作用都得到了发挥,教学相长,相互借力,和谐共融,教学实效明显。

(三)正确认识该教学模式的教育创新价值与教学适用限度的关系

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不只是把教学资源简单地搬到了云平台,而是以信息化推动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有一些同行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在教学手段层面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看到信息化具有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催生新教学模式的“重组”和“再造”作用。基于此,该模式的教育创新价值不仅局限于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层面,应上升到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需要发生革命性变化来考虑,是信息化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积极尝试。在这一模式实施中,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建立了智慧校园、智慧课堂,营造了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专业素质与信息技术素养“双优”的“数字教师”。这些都是基于云平台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教育创新价值的彰显。

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适用范围,该教学模式的适用也是有限度的。该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环境、教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教学信息化管理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各高校办学条件不一样,思政课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对教学模式的选择不能一味追求先进与落后之分、传统与现代之别,“适用的就是合理的”,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探索、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来源:2018年3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